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关键环节对受到职业伤害的劳动者而言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关系到其能否获得相应的赔偿和保障。并非所有在工作进展中发生的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详细解读哪些情况不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工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劳动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的情况。工伤认定则是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对劳动者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实审查确定是不是合工伤条件的过程。
1. 工作原因原则:工伤认定要遵循工作原因原则即劳动者受到的伤害必须是因为工作原因造成的。
2.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原则:工伤认定要遵循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原则即劳动者受到的伤害必须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3. 突发性原则:工伤认定要遵循突发性原则即劳动者受到的伤害具有突发性而非慢性病。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况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非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履行工作职责受到伤害,但伤害并非因工作原因造成的。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之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是说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倘使突发疾病在48小时后死亡,则不合视同工伤的条件。
案例1:河南男子参加抢险突击死亡不被认定工伤。在该案例中,男子在抢险期间突发疾病,经过5天的抢救后死亡。由于抢救时间超过了48小时,不合视同工伤的条件,最未被认定为工伤。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之一项规定,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醉酒或是说吸造成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三项规定,自残或自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在出差途中所受到的伤害是不是能认定工伤,有严格的需求要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是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可以认定为工伤。但倘使劳动者在出差期间从事个人活动受到伤害,则不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过劳死是指因长时间劳累致使身体机能严重受损,最引发死亡。在工伤认定中,过劳死是否属于工伤存在争议。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过劳死并未被明确认定为工伤。但在实际案例中,假若劳动者能够证明其死亡与工作原因具有直接关联,也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案例2:河南原股份员工头天晨加班,次日宿舍去世。在该案例中,员工家属认为其丈夫因长期加班引发过劳死,应认定为工伤。最,经过长时间的诉讼,该员工被成功认定为工伤。
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原因引起的疾病。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患职业病的,可认定为工伤。但需要留意的是,并非所有职业病都能被认定为工伤,必须合规定的职业病目录。
工伤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劳动者、企业和部门等多方利益。在工伤认定期间,要遵循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突发性等基本原则,同时留意排除非工作原因、突发疾病在48小时后死亡、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或吸引起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形。只有在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能获得相应的赔偿和保障。对特殊情况,如过劳死和职业病,要依据具体情况实行判断和认定。期待通过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劳动者更好地熟悉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7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