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不予认定工亡的常见案例与法律依据分析
一、引言
工亡是指职工在工作进展中因工受伤、患病或是说因工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况。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工亡职工的亲属可依法获得一定的赔偿。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下,工亡的认定并不容易,引发部分工亡案例无法得到认定。本文将全面解析不予认定工亡的常见案例及其法律依据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不予认定工亡的常见案例
1. 案例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外发病死亡
某公司职工小王,在下班后回家途中突然发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小王的家属向公司提出工亡认定申请但公司认为小王是在下班后发病,不属于工作时间内的伤亡为此不予认定工亡。
2. 案例二:职工在工作场所发生意外伤害
某工厂职工小李在操作机器时不被机器伤,引发残疾。小李的家属请求公司认定为工亡,但公司认为小李是在操作期间疏忽大意造成的意外伤害不属于工亡范畴。
3. 案例三:职工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
某公司职工小张,在工作进展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小张的家属认为小张是在工作时间发病,应认定为工亡。但公司认为小张的死亡起因不明,无法认定为工亡。
三、不予认定工亡的法律依据
1. 《工伤保险条例》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期间因下列情形之一引发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亡: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吸;
(三)自残或是说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三)》
该解释第七条规定,职工在工作进展中因下列情形之一致使伤亡不能认定为工亡:
(一)在工作时间以外,职工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宿舍或是说自住的房屋内发生的伤亡;
(二)在工作时间以外,职工在用人单位提供的交通工具上发生的伤亡;
(三)在工作时间以外职工在用人单位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伤亡。
四、不予认定工亡时的应对方法
1. 赔偿协商
在工亡认定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可尝试通过赔偿协商解决疑问。公司可以依照实际情况给予死者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
2. 起诉公司
倘若赔偿协商无果死者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须要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诉讼期间,家属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死者是在工作进展中伤亡,以及伤亡与工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五、结论
不予认定工亡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给死者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此类情况下,熟悉相关法律依据,选用合理的解决方法,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企业也理应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减少类似的发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
- 2024伤残丨工亡认定工伤决定书下一步:领取赔偿与操作指南
- 2024工伤丨工伤认定程序:家属需掌握工伤股相关情况以确保权益
- 2024伤残丨工伤与工亡认定流程:工伤后是否需额外鉴定及所需步骤详解
- 2024伤残丨工亡认定工伤还会反悔吗:工亡后工伤认定书下来后如何赔付
- 2024工伤丨工伤认定流程:工亡赔偿是否必须经过工伤认定程序
- 2024因工受伤丨工伤与工亡认定详解:工伤赔偿与工亡待遇全方位解读
- 2024因工受伤丨工亡只认定工伤了能赔偿吗:认定工伤后死亡赔偿标准及处理办法
- 2024伤残丨'工伤认定后不离世,能否被追加认定为工亡案例解析'
- 2024伤残丨工伤认定流程:工亡赔偿是否必须经过工伤认定及所需材料与步骤详解
- 2024因工受伤丨认定工伤后死亡是否需重新认定工亡及单位赔偿责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