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导语: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在为城市建设贡献勤汗水的同时自身权益的保护却时常受到忽视。本文将围绕农民工工伤工资赔偿标准实行详细解读帮助广大农民工理解相关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正文:
农民工工伤赔偿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受伤、患职业病或是说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的农民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赔偿涵治疗费用、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死亡赔偿金等。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农民工工伤伤残补助金分为一级至十级,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月工资×27
二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月工资×25
三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月工资×23
四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月工资×21
以此类推,直至十级伤残。
农民工工伤伤残津贴按照伤残等级不同享受的工伤赔偿标准也不一样。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津贴=其工资×90%
二级伤残津贴=其工资×85%
三级伤残津贴=其工资×80%
四级伤残津贴=其工资×75%
五级伤残津贴=其工资×70%
六级伤残津贴=其工资×65%
七级伤残津贴=其工资×60%
八级伤残津贴=其工资×55%
九级伤残津贴=其工资×50%
十级伤残津贴=其工资×45%
五级至十级伤残农民工,除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还可享受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如下:
五级至十级工伤医疗补助金=职工月工资×2
五级至十级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月工资×3
农民工工伤治疗费用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农民工工伤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
农民工工伤赔偿时限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工伤赔偿应该在工伤认定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逾期未支付的,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需求支付赔偿。
1. 协商应对:农民工工伤赔偿争议首先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2. 劳动仲裁:协商不成的,能够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是我国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关键法律法规,广大农民工应该熟悉相关政策,增强 意识。在遭受工伤时要勇敢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同时用人单位也理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49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