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认定难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实际操作中不认定工伤的情形时有发生,给劳动者 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将从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分配和 指南两个方面,对工伤认定争议实行深入探讨。
在工伤认定期间,劳动者需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相关证据。
(2)证明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劳动者需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相关证据。
(3)证明事故造成的伤害与工作有关。劳动者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治疗费用清单等相关证据。
用人单位在工伤认定期间,需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1)证明劳动者不合工伤认定的情形。用人单位需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内部规章制度等证据。
(2)证明劳动者故意造成事故。用人单位需提供劳动者故意造成事故的证据如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言等。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以下七种情形不认定为工伤:
1. 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 因醉酒致使伤亡的。
3. 自残或自杀的。
4. 因战争、恐怖袭击、暴乱等不可抗力因素引发伤亡的。
5. 因医疗事故、不良反应等非工作原因引发伤亡的。
6. 因劳动者本人故意造成事故的。
7.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 三、不认定工伤会通知吗?
在工伤认定期间若认定为不工伤,相关部门会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出《不认定工伤决定书》。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收到决定书后,可依法提出异议和申诉。
## 四、不认定工伤企业有责任吗?
不认定工伤并不意味着企业未有责任。在以下情况下,企业仍需承担相应责任:
1. 企业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应该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若企业未履行缴纳义务,一旦发生事故,企业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企业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企业有义务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若因企业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引发劳动者受到伤害,企业需承担相应责任。
在工伤认定期间,劳动者应充分收集证据,涵但不限于:
(1)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关证据。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治疗费用清单等证据。
劳动者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若劳动者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可在收到《不认定工伤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异议和申诉。
在 进展中,劳动者可寻求法律援助,向律师咨询相关法律法规,提升 成功率。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劳动者要依法 ,遵循法律法规切勿选用过激手。
工伤认定争议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者要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积极 。同时企业也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工伤认定期间,各方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30567.html
下一篇:工伤评定是否仅限于事故发生当日:探讨工伤评定时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