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权益的要紧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出现不认定工伤的情况。那么不认定工伤流程怎么走程序?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不认定工伤的应对方法帮助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认定工伤顾名思义是指劳动保障部门对职工发生的伤害不遵循工伤解决的情况。不认定工伤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 职工受伤不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2. 职工提供的证据不足,无法证明伤害与工作有关。
3. 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伤害与工作有关。
4. 职工受伤时间、地点、原因等不合工伤认定的规定。
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应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若单位逾期不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保障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理应在15日内对申请材料实审查,对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对不合条件的,应该书面通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补正。
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及时组织调查核实事故情况。调查核实进展中可以须要单位提供相关证据,也可询问证人、查阅相关资料。
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调查核实的情况,理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认定为工伤的,理应通知单位及职工;对不认定为工伤的,理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职工或其近亲属对劳动保障部门的不认定工伤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劳动保障部门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申请工伤认定进展中,职工或其近亲属理应积极收集证据,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情况等以证明伤害与工作有关。
如遇到不认定工伤的情况,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增进 意识。
如对劳动保障部门的不认定工伤决定不服,能够依据上述流程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在应对不认定工伤的期间,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加强与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得到更多支持。
不认定工伤流程怎么走程序需要职工或其近亲属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收集证据,寻求法律援助,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支持,有助于升级 成功率。期待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您 成功!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80727.html
上一篇:全面解析:工伤认定不被认可时的法律 流程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工伤认定受阻如何 :全面解析应对不认定工伤的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