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闲来无事,突然心血来潮想查一下自己的芝麻信用分。作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我对这种“大数据时代”的玩意儿总是充满好奇。于是,我就在手机上打开了中国工商银行的APP,想着看看自己能不能申请个贷款啥的。
结果这一查,居然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有些事情真的是细思极恐啊。
首先呢,我打开工行APP,输入了自己的账号密码。说实话,工行的还算清爽,不像某些银行APP那么复杂。不过刚进去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为啥每次都要输验证码?难道是因为我用的是公共Wi-Fi?还是说他们真的在偷偷记录我的网络行为?
之后,我发现首页上推荐了好多理财产品和服务,比如理财通、基金定投之类的。但是重点来了!在页面的某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按钮:“芝麻信用查询”。点进去之后,提示我需要开通一些权限,比如访问我的通讯录、位置信息什么的。当时我就有点犹豫了,心想:这玩意儿是不是太“贪心”了?
经过一番纠结,我还是同意了授权,毕竟我是真的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申请贷款。结果一查,我的芝麻信用分是680分,算是还行吧。还贴心地给我列出了影响分数的因素,比如我的消费习惯、还款记录、履约历史之类的。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评分还挺准确的,因为平时我还算比较守规矩。
不过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工行居然还能通过芝麻信用分直接推荐贷款产品。比如,“随借随还”、“分期付款”之类的服务。我点进去一看,额度还挺高的,最高能贷到几十万!当时我就想:这么多钱要是随便借,会不会出问题啊?
我尝试申请了一笔小额贷款,额度不高,就几千块吧。提交资料后,很快就审核完了,告诉我可以。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一些不太寻常的地方:
申请贷款的过程虽然简单,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套路”。尤其是那些隐藏的条款,如果不是仔细阅读,根本注意不到。
这次体验让我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方面,工行这样的大银行确实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让我们可以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往往伴随着风险。银行可以通过我们的消费习惯、社交行为等数据,精准地判断我们的信用状况,甚至预测我们的未来行为。
我建议大家在使用类似服务时一定要谨慎。比如:
我想说的是,虽然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但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和权益。毕竟,谁也不想变成透明人吧。 😊
项目 | 内容 |
---|---|
芝麻信用分 | 680分 |
贷款额度 | 几千元 |
年化利率 | 15%+ |
条款 | 涉及消费记录、社交账号等 |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提个醒,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别忘了保护好自己的哦!
大家还看了:
工商银行贷款会查信用卡吗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dkuanke/214522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