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 正文
20257/31
来源:鹿岛

炒作普洱茶背后曝光!茶叶市场暗流

字体:

炒作普洱茶背后曝光,茶叶市场暗流

话说这事儿还得从学者邓时海说起,1995年他出了本《普洱茶》,提出了“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理念,还大力宣扬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特性。这书一出直接在茶圈炸开了锅。

  • 邓时海被称为“茶王”,他那套理论成了后续炒作的理论基础。
  • 2000年前后人着手疯狂收藏普洱茶,有钱有闲阶层纷纷跟风,

这波操作简直就像当年炒房一样,普洱茶被当成了金融产品,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出资的。

云南茶农做梦都没想到,自身种的茶叶竟然会被炒到天价。

其实普洱茶进入,是从80年代着手的,那时候经济起飞生活讲究起来茶壶也得讲究。以前那种大陶壶、大瓷壶,早就看不上眼了。

邓时海通过本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向大家介绍了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和品尝方法。当时普洱茶在还是个新鲜事物,这本书的出版让许多人着手理解并喜爱上此类独有的饮品。

不过后来事情就有点变味了。

普洱茶的炒作历程从收藏热到崩盘再到山头炒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普洱茶的炒作预热和大量抛盘最先在香港地区上演。到了九十年代初又再次上演这一幕。

台湾炒作普洱茶

这两次炒作都是以暴雷告终,能够说是大陆普洱茶炒作的彩排。

港台商人发现普洱茶能赚钱,于是就开始大规模出资,他们先是炒老茶后来发现老茶资源稀缺,就发明了“湿仓做旧”的方法,把新茶做成“老茶”然后高价卖出。

2002-2005年普洱茶行业开始酝酿变革。这时候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炒作方法。

有人说是茶商最早发现了普洱茶的潜力,通过炒作奠定了热潮的基础;也有人说出资者的参与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但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的热潮不是一个人能推动的

现在回头看那些在十八年前用小树茶和台地茶冒充古树茶的人,现在大多后悔不已,二十年前两者的原料价格只差一两元每公斤,为了省这点钱结果害了自身。

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台资本大量涌入内地,带来了喝普洱茶的习惯。当时的云南普洱茶厂大多经营困难,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概念也还没形成,茶农们普遍认为超过两年的普洱茶便不可饮用,往往弃之不顾。

台湾炒作普洱茶

但正是这些“不被看好”的茶叶,后来却成了抢手货。

港人喝普洱茶喜爱的是平和温润的口感,一般是港仓存储多年的茶品。但从新茶到适饮期至少要经过5~10年存放港商就提出需求了,能否将这个转化过程缩短?进而催生了熟茶工艺的诞生。

如今普洱茶的炒作已经从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但人依旧在给茶市添乱

邹家驹记得几年前在云南还很少看到关于普洱茶的书。某邓姓茶商堪称权威,此人率先出了一本关于普洱茶历史的书,送给邹家驹“我一眼就看出历史错误,当即写文章反驳。”

之后关于普洱茶的各类书籍层出不穷,掀起了一股探询普洱茶文化的热潮。

由于普洱茶的文化尚在建立中,不断有专家跳出来发言;而进入到国际玩家级别的物品,正有出现“普洱品鉴权威”的需要。

于是普洱茶的文化进入到了“诸子”时期,专家们各说各话期望成为大家。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并不认可过分的文化炒作,“现在市场上……”

普洱茶的独到魅力在于其越陈越香、越陈越贵的特性,以及收藏的乐趣这些都吸引了大量原本对普洱茶知之甚少的人们纷纷加入囤茶行列。

但价格波动剧烈消费者和出资者难以把握市场。

还有骗局曝光不法分子通过炒作普洱茶骗废止费者和投资者的钱财。

未来随着炒作现象的严重,监管将会强化打击不法行为。

普洱茶的故事远没有完结。

时间
1995年 邓时海出版《普洱茶》
2000年前后 人开始疯狂收藏普洱茶
2002-2005年 普洱茶行业酝酿变革
2020年 寻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的运用

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感叹茶叶也能成“金矿”。

但愿以后普洱茶能回归本质,不再只是炒作工具。

精彩评论

头像 禹汐 2025-07-31
就这样,普洱茶被商人所熟知,有些人喝了之后,发现普洱茶味道确实不错,于是就有大量商人来到云南找到普洱茶农,有的人是为了投资,有的人则是为了炒作。渐渐地,普洱茶的价格就被海峡两岸的商人推了上去,乃至于成为一种金融产品,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投资的。云南茶农也没想到。
头像 董兰兰 2025-07-31
价格波动剧烈:普洱茶市场炒作引发价格波动剧烈,消费者和投资者难以把握市场。 骗局曝光:不法分子通过炒作普洱茶骗消除费者和投资者的钱财。 普洱茶炒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监管加强:随着普洱茶炒作现象的严重,将加强对茶叶市场的监管打击不法表现。
【纠错】 【责任编辑:鹿岛】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106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