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又名思茅,地区云南省西南部。普洱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就有普洱茶的种植记载,唐代中国茶开始流通于民间,当时的普洱地方被称为步日,属于银生节度地区,而普洱茶的前身则叫做银生茶。自唐宋茶品在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而滇南生产的晒青茶均在今日的普洱县进行加工并进行贸易流通。

有人研究后认为,银生城的茶叶是普洱茶的鼻祖。也就是说,所有用于制作普洱茶的云南大叶茶种,最早都源自银生城。这个观点的依据是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的记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宋朝的李石在《续博物志》中也提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普洱公司 普洱市银生茶业 广告 公司简介 普洱市银生茶业前身为思茅老茶农制茶所,始建于1994年。从一个自己开荒种植100多亩“云南大叶无性系良种”的私营小企业,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贸易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企业,2005年被省农业厅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

银生普洱茶起源于1994年,其前身是思茅老茶农制茶所。思茅老茶农制茶所成立于1994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普洱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普洱茶文化,思茅老茶农制茶所应运而生。起初,这个制茶小作坊规模较小,主要依靠当地茶农手工制作。凭借对普洱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工艺的执着追求。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城界诸山,就是指现在的思茅茶区。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的普洱县命名 ,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 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 ,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 ,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 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生产历史现在有据可查,可追朔至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普洱长期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通货,是边疆地区的日常饮用茶。唐朝时, “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这里记载指出了银生府的普茶,正是普洱茶的前身。应该说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普洱茶”叫法,只有“普茶”的说法。

当时出产的茶叶可称之为“银生茶 ,即今普洱茶的前身。但当时的“银生茶”是“散收,无采造法 ,即没有固定的采摘季节,没有内地团饼茶的采制技术。产地:银生时代,云南茶的产地范围较大,即“银生城界诸山”,指当时南诏银生节度辖区各茶山,包括今普洱、西双版纳境内各茶山。证明唐代已经生产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于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普洱茶”一词始见于明代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此时已有紧压茶加工工艺。 唐朝时,南诏在六大茶山至大理的途中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现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