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出了一个新规定,《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这是咱们第一个关于催收的级规范,真的挺重要的。
之前催收乱象多得很,什么催收、扰亲友、半夜打电话、爆通讯录,这些事儿都让人头疼。现在这个新规一出,感觉像是给催收戴上了“紧箍咒”,让催收变得更合法、更合规了。
那这个催收风控标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
这个标准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业务,也就是说,只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的消费贷款,在还款出现问题后进行的催收,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涉及线上贷款的催收行为,都必须遵守这个国标。
这里对一些关键做了明确的解释,比如“催收”、“债务人”、“联系人”、“第三方机构”等等,避免大家理解上产生歧义。
举个例子,“联系人”不能随便催,只能催债务人本人,这点特别重要。
催收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有制度、有流程、有人员管理,还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比如说,催收人员要经过培训,不能随意威胁、辱骂债务人;也不能在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之间打电话。
还有,催收过程中不能泄露债务人的信息,像逾期金额、身份证号这些都不能随便发出去。
这部分是重点,包括了几个核心内容:
尤其是联系人保护这块儿,以前催收机构经常扰借款人的朋友、家人,现在明确规定,只能向债务人本人催收,不能再找联系人。
还有就是委外管理,现在很多催收都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次新规也强调了对外包机构的监管,确保他们也能合规催收。
个人信息安全也是重点,催收过程中必须严格保密债务人的信息,不能随便泄露。
这个标准有几个亮点,可以说是“四大创新点”:
这四个点,把催收整个流程都规范了起来,让整个行业更透明、更健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定:每天最多只能打3次电话,而且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之间不能催收。
如果是用智能语音催收的话,也是一样的规则,不能超过3次。
这样一来,债务人就不会被频繁打扰,也不会被吓到。
除了电话催收,还有信函催收,比如通知函、律师函、催告函之类的。
这些信函必须加盖印章,不能用传真发,收件人必须是债务人本人。
纸质信函要密封,封面不能写逾期欠款信息,保护。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债务人的心理压力,同时防止信息泄露。
这是最核心的一条: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只应向债务人催收,不应该向联系人催收。
以前很多催收机构会打电话给借款人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爆通讯录,现在这种行为被明令禁止了。
就算有担保人,也必须按照法律和合同来催收,不能乱来。
所以说,“你欠钱,我只能找你,不能找别人。”
这个标准的出台,真的是太及时了。
以前催收乱象太多,很多人得走投无路,甚至有人因此。
现在有了这个国标,不仅规范了催收行为,还保护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负债人来说,这就像有了一个“政策保护伞”,可以依,也可以协商还款、减免利息、修复信用。
如果你正在被催收,一定要记住:你有权利拒绝扰,也有权利要求合规催收。
希望大家都能理性面对债务问题,合法合规地处理,别让催收成为你的噩梦。
毕竟,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