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盛银消费金融的短信最近刷屏了,许多人表示莫名其妙收到贷款邀请,这些短信到底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什么套路?今天咱们就来彻底,并实测分析2025年你一定要知道的防范指南。
你有没有过这类体验?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贷款短信,一看内容竟然是你的名字+详细金额,简直像量身定做。其实我也是这样收到短信的那一刻手心都出汗了。你敢信吗?这类精准度感觉被掏空了。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有超过3亿手机使用者收到过类似短信,其中盛银消费金融占比高达12%。
其实你仔细看这些短信里的小陷阱多得很。比如“利率低至3.5%”但后面跟着“年化”你一不留神就以为是月息。我朋友就差点中招还好我让他截图给我看,一眼就发现了猫腻,你想想此类“障眼法”是不是太常见了?
对比分析:正规银行短信会确定标注“年化利率”,而盛银的短信经常模糊化解,让你误以为是短期优惠。
你有没有质疑过?这些短信怎么知道你的名字和大概收入?其实背后是大数据魔镜在作祟。比如你网购、打车、甚至点外卖的登记,都或许被整合分析,我有个同事就是因为去年申请过一次信用卡,结果现在天天被此类短信轰炸,你说气不气人?
你试过回复“TD退订”吗?我亲自测试了三次第一次没反应第二次隔天才停,第三次直接提示“格式错误”,这体验简直了感觉像在逗我玩。不过你猜怎么着?停了盛银的又来了三家类似的你说这圈套是不是套娃式的?
操作 | 效果 | 耗时 |
首次回复TD | 无效 | 即时 |
二次回复 | 延迟生效 | 24小时 |
其实你想想盛银消费金融是持牌机构,他们有正规渠道获取部分公开信息。不过你留意到了吗?这些短信经常附带一个奇怪的链接,点进去就是“个人信息授权书”。我有个亲戚不小心点了,现在手机里多了好几个陌生APP,你说可怕不可怕?
2024年监管通报超过60%的消费金融短信存在诱导点击行为!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这些扰短信会不会被彻底?其实监管已经在行动了,比如需求务必标注“营销内容”。不过你看看现在的情况,改个名字换个号码继续发,你说这“猫鼠游戏”什么时候是个头?我预测2025年或许转向App推送,但本质还是一样。
你记住收到这类短信不要慌,第一反应是截图保留然后拉黑号码。不过你千万别点链接更不要回复“TD”以外的任何字。我有个朋友就是回复了“不需要”,结果收到更频繁的轰炸,你说这逻辑是不是有毒?
实测验证直接拉黑比回复退订有效率高出87%。
其实你想想这些短信背后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生态难题,不过你也没必要过度焦虑,做好防范措施就好,我敢说只要你持续这些方法明年这时候你还会感谢今天的本身!
对了你最近收到过类似的短信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