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兄弟!我是老王,一个在法律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过来人”。最近好多朋友问我:“多元调解到底认不认啊?会不会是瞎折腾?”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话题,保证给你说透!
先说真的受理多元调解结果!但这事儿得看情况,不是所有调解都能“一调了之”。2025年了,这事儿早不是秘密,但坑还是挺多的,听我慢慢道来。
简单说,多元调解就是鼓励的一种“和稀泥”方式。以前打官司都得硬碰硬,现在呢?觉得太费时间,就想了个法子:让双方先坐下来谈,谈不拢再上法庭。
我有个朋友去年遇到租房纠纷,房东突然涨租,租客不干。两人都准备好上法庭了,结果法官建议先调解。调解员一顿“和稀泥”,最后房东少涨了500块,租客多住了三个月,大家都挺满意。
这种调解方式不是民间调解,而是主导或认可的,所以才有法律效力。但关键问题来了:调解完了,到底认不认?
情况 | 态度 | 后续处理 |
---|---|---|
委派的调解 | 高度认可 | 达成协议后可申请司法确认 |
认可的调解组织调解 | 基本认可 | 需提交审核 |
纯民间调解 | 不一定认 | 效力存疑,建议重新调解 |
你看,关键在于“参与度”。如果是主动安排的调解,那基本没毛病;如果是外面随便找个调解员,那效果就难说了。
这些案子调解成功率高,也乐意促成。但像故意伤害、职务犯罪这些,调解就有点悬了。
调解是挺好,但真不是万能药。我见过太多人稀里糊涂签了协议,最后哭都没地方哭。
有个客户找我咨询,说调解好了,结果对方答应分期付款,但协议上只写了“分期还款”,没写具体时间。结果对方拖了半年,他去找,说“你自己没写清楚,我们也没办法”。
不是所有调解员都懂法律。我见过一个调解员,把诉讼时效都搞错了,导致客户错过起诉期。所以找调解员时,问清楚:
“您有法律吗?处理过类似案子吗?”调解过程很煎熬,如果对方不配合,反而浪费时间和感情。我建议:
先算算调解成本,再决定是否值得
不管调不调解,证据不能少
明确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最近几年,在推动“诉源治理”,多元调解越来越重要。2025年可能会有这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调解不是形式,而是趋势!但千万别以为调了就万事大吉。
作为过来人,我给几点实在建议:
记住:多元调解是认可的有效方式,但不是所有调解都一样。关键看是否得到的认可和支持。2025年了,别再被“调解无用论”忽悠了,但也别盲目相信“一调了之”。
希望这篇“过来人”的分享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具体问题,可以留言,我看到尽量回复。 祝大家都能顺利解决问题,少走弯路!👍
编辑:逾期-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xyqzhai/2404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