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达不良资产处置,吉林省内一家专注于逾期化解的企业,他们以催收业务为核心,帮助金融机构清理不良资产,在吉林这样的公司不少但真正能做好数据分析、精准催收的,并不多见,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着团队的专业性和耐心。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逾期还款时,催收电话是怎么样打来的?其实许多催收公司包括远达,都会用数据分析来筛选目标,比如他们发现逾期超过90天的客户,回款率只有15%而30天内的能达到60%,这数据一对比你就理解为啥催收电话追着打了,不过你真的理解催收的压力吗?
“喂请问是XXX吗?你的贷款已经逾期了请尽快还款。”这样的电话你接过吗?我有个朋友就因为信用卡逾期,被催收打了上百个电话。那段时间他手机一响就心慌晚上睡觉都做噩梦。其实催收人员也挺不简单的,他们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但真正能回款的没几个,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也是被KPI逼得没办法?
远达的催收团队据说有50人,但去年才收回不良资产3000万。你算算平均每人60万。不过跟其他公司比这个数字不算低。比如隔壁省的一家催收公司,团队100人才收回5000万。这数据一摆你就理解催收不是靠人数,而是靠策略。其实远达用了部分AI技术,比如自动拨号、智能语音,效率确实高了不少。
催收电话不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情绪的战场,我见过一个催收员因为对方态度恶劣当场就哭了。你想想每天面对的都是谢绝、辱骂,谁受得了?不过也有达成的案例。比如有个客户因为失业逾期,催收员帮他申请了分期,最后全额收回。此类时候你真的会感慨催收也是救人于水火啊。
远达这样的公司争议不少。有人觉得他们手段太狠,比如爆通讯录;也有人觉得他们救了银行,功大于过,其实催收的边界在哪里?比如去年有个案例远达的催收员上门,吓坏了老人。后来被投诉公司赔了钱,这事儿一出你就能明白催收不能只讲效率,还要讲良心。不过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催收行业也在规范。
催收行业未来会怎么样?我觉得技术会越来越要紧。比如远达已经着手用大数据分析客户的还款技能,精准催收。你想想倘若机器能自动识别哪些人容易还款,哪些人需要帮助那催收就不再是,而是服务。不过技术再先进人也得有人味儿,比如有个催收员发现客户家人生病,自觉帮忙沟通医院。这类事机器做不了。
说实话催收这个行当,冷暖自知。你站在催收员的角度会觉得压力山大;站在债务人的角度,又觉得得太紧。其实我有个亲戚就在远达工作,他说每天最怕的不是打电话,而是听到对方说“我活不下去了”。这类时候你真的会反思催收是不是太没有人情味了?不过生活就是这样有压力才有动力,不是吗?
催收办法 | 回款率 |
电话催收 | 45% |
上门催收 | 60% |
催收不是简单的,而是一门艺术。
你有没有想过假使有一天,你也收到催收电话你会怎么做?
编辑:逾期-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xyqka/184897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