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敢信吗?昨天还觉得自身是“菁英”,今天一睁眼欠款短信和催收电话就能把你淹没,那些看似光鲜的贷款一旦还不起通讯录被爆、信用直接崩盘,简直就是人生噩梦的开端。
“当初觉得借点钱周转一下没什么,谁想到现在催收电话天天打,连我妈都知道我欠钱不还了!”——这可不是编故事,是真实发生在无数人身上的事,其实你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例子,不过大家都不愿意说罢了。
逾期第一天你的手机就像个定时炸弹,银行或平台的催收电话能从早上8点打到晚上10点,而且不止打给你还会打给你通讯录里的沟通人,据统计2023年有超过60%的逾期使用者表示曾遭遇“通讯录轰炸”,那些所谓的“保护”根本就是笑话,你试试关机?催收人员直接换座机打,甚至发短信威胁“再不还款就沟通你单位领导,”此类压力下你还能睡得着吗?
逾期1-3天 | 电话轰炸(平均每天15-20通) |
逾期7天以上 | 着手沟通通讯录联系人(约40%概率) |
你以为只是电话扰?其实更可怕的是信用记录。逾期超过30天你的征信报告就会留下“污点”,而且这个记录会保留5年!2022年央行数据显示因“网贷逾期”被拉黑的年轻人占新增失信人口的35%。你以后想买房贷款?不好意思利率直接上浮20%!更别提信用卡、车贷了,基本全拒。其实那些催收人员最怕的不是你还钱,而是你彻底“失联”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你信用崩了,这辈子都跑不掉了。
这时候催收人员会着手玩“提升”。你或许会收到“律师函”(留意许多是假的)甚至有人直接上门。2023年某平台爆出,有使用者因逾期2万元被起诉,最终判决时不仅要还本金,还要支付50%的罚息和诉讼费!不过话说回来法律真的会保护你。假使你能证明自身只是短期困难,能够申请“个性化分期”,许多平台其实愿意协商的。关键是你要自觉出击别等到传票送到家门口。
“我朋友就是这样欠了3万,最后得去工行贷了5万来填坑,结果越陷越深。”——这就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只会越还越多。
三个月后催收人员或许开始“放飞自我”。他们会用各种方法联系你,比如发侮辱性短信甚至把你的信息发到网上,其实这些行为已经违法了!依照《个人信息保》,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他人信息。但疑问是你敢去告吗?大部分人都选取忍着。更恶心的是有些催收会冒充“公检法”人员,吓唬你说“涉嫌诈骗”,这时候你要记住:任何执法机关都不会通过电话需求转账。
⚠️ 正确做法:保留所有催收记录(录音、截图),向银监会%******网络不良信息中心投诉。这时候你已经被贴上了“老赖”标签,你的名字可能出现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连高铁、飞机都坐不了。2023年最高告显示,有超过200万“老赖”被限制高消费,不过其实许多人不知道只要你主动联系平台,解释情况很多平台愿意给你“喘息之机”。我见过有人欠了10万最后和平台协商分60期还,压力小多了。但前提是你不能逃避!
一年时间2万元可能变成5万!利息、罚息、失约金……这些加起来可能比你本金还高。2022年某平台案例显示,有使用者借款1.5万逾期一年后总债务达4.2万!其实这就是“利滚利”的可怕之处。这时候很多人会想“跑路”。但你要知道国内身份证联网你跑不掉的。更机灵的做法是先和平台协商减免部分利息,再设定还款计划。你想想总比欠一辈子强吧?
别以为会一直护着你。随着金融监管趋严未来逾期成本只会更高。比如新的《互联网金融催收规范》可能需求平台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催收,不过这并不代表你能高枕无忧,相反银行和平台可能将会用更“技术流”的方法催收,比如大数据分析你的还款技能,精准施压。现在就别抱侥幸心理了。其实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早还款,早解脱”。
说真的那些所谓的“菁英贷”“白领贷”,本质就是收割年轻人的镰刀!它们用“低门槛”“高额度”诱惑你,却从不告诉你逾期后的代价。2023年某调查显示,90后网贷逾期率高达18%远超其他年龄段。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银行不给你贷款,这些平台却敢给你几万块?因为它们根本不在乎你能不能还,只在乎你能付多少利息!我的提议是:远离这些贷款量入为出才是王道。
别等到通讯录被爆、信用被毁才后悔!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