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牡丹江的雪厦门的海,一趟旅程两种极致,从零下20℃的冰封世界,到30℃的碧波椰林你敢信?这跨度直接把你的感官拉满,想象一下早上还在滑雪场撒欢下午就在鼓浪屿听海浪拍岸,这反差简直不要太刺激。
你有没有过这类经历?明明花了大几千结果导游带着你“打卡”式走马观花,景点是看了但啥都没记住,其实现在许多团游就是把你当流水线上的产品,恨不得一天逛八个景点,累得像条狗,不过你真的需要这样吗?数据说话去年有超过60%的跟团游客,反馈行程太赶没时间好好感受当地,这可不是瞎说是真实痛点。
化解办法选“慢游”团,比如牡丹江到厦门的10天团,每天最多安排3个核心景点,剩下的时间自由活动,对比一下传统团8天走完人均花费5000;慢游团10天,人均6000但满意度高出一大截,这钱花得值不值你本身掂量。
牡丹江到厦门温差直接30℃+。你敢信有人真会这么干?去年有个哥们儿在牡丹江穿着羽绒服结果到厦门还带在身上,被当地人笑“北极熊来了”。其实这类笑话真的不少见,不过这可不是小事穿错衣服,要么热死,要么冻僵哪还有心情玩?
解决办法:分层穿搭。内层穿吸汗的速干衣中间加件薄羽绒或抓绒衣,最外层带件冲锋衣。到了厦门直接脱掉厚外套轻装上阵。你看这样多方便?而且数据表明80%的游客后悔带太多衣服,你千万别做那80%。
说到牡丹江你第一个想到啥?镜泊湖?雪乡?其实这地方藏着不少小众宝藏。比如你去过牡丹江的风情小镇吗?那里满街都是俄式建筑,还能吃到正宗的红菜汤。不过大部分团游根本不带你玩这些,全是走马观花。
解决办法:提早跟团社沟通。告诉导游你想去风情街、江边夜市这些地方。你知道吗?去年有团队游客在江边夜市吃烤鱼居然认识了当地渔民,还跟着去打了一次鱼这体验,多少钱都买不到。
牡丹江到厦门最刺激的不是景点,可能是上的24小时!想象一下你从冰天雪地出发一路南行,窗外景色从白茫茫变成绿油油,最后变成蓝天碧海。不过这24小时许多人都是硬座睡过去的,太可惜了!
解决办法:把当移动的“体验馆”!带上蓝牙音箱放点民谣;或是用手机看沿途风光,登记下每个省的风景变化。你知道吗?有团队游客在上玩“猜省份”游戏,居然把所有经过的省份都记住了,还发了朋友圈点赞破百!
到了厦门鼓浪屿是必去的地方。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大部分导游带你走的路线,全是人挤人的“打卡点”?其实鼓浪屿有2000多栋小洋楼,每个角落都藏着故事。但团游一般只给你1.5小时,根本不够用!
解决办法争取“半自由行”!比如上午跟团走主要景点下午让导游放你自由活动。你知道吗?去年有团队游客下午在鼓浪屿的小巷里迷路,结果误打误撞进了当地人的茶馆,喝了一下午的乌龙茶这体验,比看景点还香!
说到厦门美食你第一个想到啥?沙茶面?海蛎煎?其实厦门的美食远不止这些。比如在曾厝垵的小巷里有家百年老店,卖的是当地人才知道的“花生汤配炸枣”,味道绝了!不过团游一般只带你去游客餐厅,价格高还不正宗!
解决办法:跟导游要“美食地图”!比如在厦门岛内有家叫“阿吉仔”的馅饼店,排队都要半小时但味道真的值!你知道吗?去年有团队游客在导游推荐下尝了当地人才知道的“土笋冻”,虽然看起来有点“重口”,但味道居然惊艳到他们,现在还念念不忘!
其实牡丹江到厦门的团游,许多都是“固定路线”。不过你知道吗?去年有团队游客在牡丹江看到雪景后临时决定多待一天滑雪,结果玩得超开心!这告诉咱们行程不是死的关键看你敢不敢提!
解决办法提前和团社沟通“弹性计划”!比如在厦门的最后一天能够改成自由活动,去你想去的咖啡馆或是书店。你知道吗?去年有团队游客临时改去厦门大学逛了一圈,结果偶遇了毕业典礼拍了超多照片,朋友圈都说他们是“VIP”!
其实现在的团游正在变!以前是“千人一面”现在是“千人千面”,比如去年有家团社推出了“牡丹江到厦门”的“极客团”,专门带游客去当地博物馆和科技馆,居然卖爆了!这告诉咱们未来的团游可能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更深度、更个性化的体验。
比如未来或许会有“牡丹江极寒体验团”或是“厦门闽南文化深度团”,专门满足特定兴趣的游客。你知道吗?现在已经有团社着手尝试此类模式,而且满意度高达90%!这可能是未来旅游的大趋势!
其实关于跟团游,一直有争议。有人觉得方便省心有人觉得没自由。不过数据表明70%的游客还是选取跟团,尤其是牡丹江到厦门此类跨度大的行程。为啥?因为跟团确实能解决很多难题,比如交通、住宿、门票,这些本身搞定太麻烦了!
利:省心省力适合懒人;弊:自由度低体验可能打折。不过机灵的游客已经找到了平衡点——选“半自由行”团!比如牡丹江到厦门的团可以早上跟团,下午自由活动这样既省心,又不失自由!
从牡丹江的零下20℃到厦门的30℃阳光,这一趟你体验的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的极致反差!想象一下早上还在滑雪场尖叫下午就在沙滩上晒太阳,此类跨越才是旅行最刺激的地方!别再抱怨团游没意思了,关键看你怎么玩!
编辑:厦门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xiamenqu/0905228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