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曾厝垵是在朋友圈里看到的。有人说它是厦门最文艺的小渔村有人则吐槽它商业化严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从日照飞到厦门直奔曾厝垵。说实话刚进去的时候感觉还挺新鲜的但逛了一圈后,心里开始打鼓——这地方到底值不值得来?
那天阳光正好,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曾厝垵确实美得不像话。彩色的小房子、手作店门口摆放的艺术品、还有街边飘来的咖啡香气,都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但走着走着,我发现这里的游客比本地人还多,连路边卖烤串的大叔都在吆喝普通话。有朋友告诉我,这里房租贵得离谱,很多小店都是游客打卡点,真正住在这里的人已经很少了。我当时心里就嘀咕:“这是不是有点假啊?”
那天中午,我在一家网红奶茶店排了半小时队,花了50块买了一杯草莓奶昔。味道嘛,勉强能接受,但总觉得不值这个价。后来又去看了个手工艺品摊位,老板说这些都是纯手工制作但我仔细一看,发现和淘宝上几十块钱的那种没啥区别。当时我就在想,这些商家是不是为了赚游客的钱,故意把价格抬高呢?其实吧,我也知道商业化的小镇肯定会有这些疑惑,可心里还是觉得有点失落。
后来我跟一个在厦门读书的朋友聊起这事,她笑着说:“你别太较真啦,曾厝垵本来就是个旅游地。”她说厦门还有好多其他地方,比如环岛路、鼓浪屿,那些地方可能更贴近生活若干。我一听,心里更矛盾了。是啊,要是只是为了拍照打卡,那曾厝垵确实够格;但要是想要找一点安静的地方放松,这里显然不够“治愈”。而且,网上有人说,鼓浪屿的游客也很多,但至少还能找到几家老居民开的小店,相比之下曾厝垵显得更像一个大型景区了。
那天晚上,我坐在海边发呆,看着远处的渔船灯火,突然觉得本人太苛刻了。毕竟,谁规定旅行一定要追求完美呢?曾厝垵虽然商业化,但它确实给了我不少美好的回忆。比如那个卖手链的老奶奶,虽然她的摊子很普通但她的笑容让我觉得特别温暖。还有那家不起眼的小书店,虽然书不多,但老板推荐的一本却让我爱不释手。所以啊与其纠结它的缺点,不如学着欣赏它的优点。
离开曾厝垵的时候,我问本身一个难题:倘若以后有机会再来厦门,还会选择曾厝垵吗?说实话,答案是模棱两可的。不过我觉得不管去不去这次经历都教会了我一件事——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有多完美,而在于咱们是不是愿意用心感受沿途的风景。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大家还看了:
编辑:厦门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xiamendun/2356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