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伤事故是劳动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不遭遇的一种人身损害。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了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保障。那么遭受工伤后怎么样依法获得赔偿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工伤事故赔偿的相关流程和留意事项。
工伤事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所遭受的人身损害,以及罹患职业病的意外事故。依照损伤原因、伤害程度和事故类型,工伤事故可分为多种类型。
(1)无过错赔偿原则:即只要认定工伤,无论劳动者是不是存在过错,用人单位都应承担赔偿责任。
(2)全面赔偿原则:赔偿范围应涵工伤职工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补助金、死亡赔偿金等。
(3)一次性赔偿原则:在工伤职工治愈或评定伤残等级后,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赔偿金。
(1)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用人单位应向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期申请的劳动者本人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申请。
(2)工伤认定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通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1)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治愈或是说评定伤残等级后,应向所在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2)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动者对鉴定结论不服的,能够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1)医疗费:按照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计算。
(2)误工费:依照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最长不超过36个月。
(3)护理费:依照工伤职工的生活自理程度和护理等级,依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4)伤残补助金:依照伤残等级遵循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5)死亡赔偿金:依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倍计算。
(1)工伤保险支付:用人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赔偿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用人单位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赔偿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1. 保留证据: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应妥善保留事故现场、伤情鉴定、医疗费用等相关证据,以便在索赔进展中利用。
2. 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应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免错过申请期限。
3. 加强沟通:劳动者在索赔期间应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沟通,争取达成赔偿协议。
4. 法律援助:如劳动者在索赔进展中遇到困难,可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伤事故赔偿是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获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必不可少途径。熟悉工伤事故赔偿流程和留意事项,有助于劳动者依法 ,保证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应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保留证据,加强法律意识,以便在工伤事故发生后能够顺利获得赔偿。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324339.html
下一篇:'常州市自助工伤认定操作指南:详尽流程与必备材料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