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10/ 03 08:51:49
来源:薪桂米珠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字体:

一、引言

心脏支架手术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必不可少方法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支架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患者仍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本文将围绕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展开讨论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术后关注事项减少风险。

二、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

1. 支架内血栓形成(1)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严重影响。血栓形成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支架植入期间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

(2)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贴合不紧密,形成血流漩涡,促进血栓形成;

(3)术后抗凝利用不足,致使血栓形成。

2. 支架内再狭窄(2)

支架内再狭窄是指支架植入后,血管内径再次变窄,作用血流。其起因主要有:

(1)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2)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炎症反应;

(3)支架植入部位血管重构。

3. 心律失常(3)

支架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可能造成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4. 心力衰竭(4)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心脏支架手术可能加重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其是在手术前已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5. 感染(5)

支架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如切口感染、支架感染等。

三、心脏支架手术后应对策略

1. 严密观察病情(6)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用相应措。

2. 抗凝治疗(7)

术后采用抗凝,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依照患者的情况,调整抗凝的剂量和疗程。

3. 抗血小板治疗(8)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术后利用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9)

术后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减低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5. 定期随访(10)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术后定期实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熟悉心脏功能和支架情况,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疑惑。

6. 心理护理(11)

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和虑,有利于复。

四、总结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患者和家属应充分理解术后关注事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选用一系列应对策略,可有效减低术后风险,增强患者的生活优劣。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明. 心脏支架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2):105-108.

[2] 洋王丽. 心脏支架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J]. 心血管复医学杂志,201726(3):189-192.

[3] ,张伟. 心脏支架手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策略[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6,25(3):201-204.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4] 波,玉. 心脏支架手术后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J]. 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778-781.

[5] 陈颖,王芳. 心脏支架手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J]. 感染病杂志,2014,32(5):353-356.

[6] 红,芳. 心脏支架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的必不可少性[J]. 护理杂志,2013,48(5):395-397.

[7] ,. 心脏支架手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J]. 临床护理研究,2012,26(2):120-123.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8] 张艳. 心脏支架手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护理体会[J]. 护理研究2011,25(10):1455-1457.

[9] 建辉,陈敏. 心脏支架手术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策略[J]. 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0):892-895.

[10] 张敏. 心脏支架手术后定期随访的关键性[J]. 护理杂志,2009,44(6):475-477.

[11] 芳,王丽. 心脏支架手术后心理护理的探讨[J]. 护理杂志,2008,43(1):56-58.

心脏支架手术后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

【纠错】 【责任编辑:薪桂米珠】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