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08/ 20 09:02:24
来源:网友雅宁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字体:

#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它涉及到职工在遭受职业伤害时的救治、赔偿等疑惑。并非所有的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实行解析,主要包含不能认定工伤的表现、不能认定工伤的人群、不能认定为工伤的类型以及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

## 一、不能认定工伤的表现

1. 操作:职工在作业进展中,因故意或是说重大过失,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致使自身或他人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2. 自伤自残:职工故意造成本人伤害或自残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3. 酒后作业:职工在醉酒状态下作业造成本身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4. 非工作起因:职工在工作时间以外,因个人起因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 二、不能认定工伤的人群

1. 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在工作进展中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2. 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3. 退休返聘人员: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作进展中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4. 外人员:在我国工作的外人员在工作进展中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 三、不能认定为工伤的类型

1. 职业病: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原因引发的疾病。但是部分职业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病因复杂不能单纯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2. 工作期间的意外伤害:职工在工作进展中,因意外原因受到伤害的,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不能认定为工伤。

3. 工作时间内的突发疾病: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突发疾病,如心脏病、脑溢血等,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 四、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

1. 试用期内的伤害:职工在试用期内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2. 非工作场所的伤害:职工在非工作场所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3. 非工作时间的伤害:职工在工作时间以外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4. 第三人侵权:职工在工作期间,因第三人侵权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5. 因工负伤后的并发症:职工因工负伤后出现的并发症不能认定为工伤。

6. 治疗期间的复发:职工在治疗期间因病情复发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解析

## 总结

工伤认定标准下的非工伤情形包含不能认定工伤的行为、不能认定工伤的人群、不能认定为工伤的类型以及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理解这些非工伤情形,有助于企业和职工明确工伤认定的界限,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规范作业流程,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同时职工也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对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企业和职工应合理应对,保障工伤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纠错】 【责任编辑:网友雅宁】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