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60岁以上老人选择在退休后继续工作以充实生活或补贴家用。关于60岁以上人群工伤认定标准及权益保障难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点。本文将全面解读60岁以上人群工伤认定标准与相关权益保障条件。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60岁以上属于退休年龄。 60岁以上的人已经不能建立劳动关系,自然不能申请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60岁以上的人群不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虽然60岁以上人群一般不能认定为工伤,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若干特殊情况。如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未办理退休手续或未依法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可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者在60岁之前应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才能在60岁后因工伤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事故应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即劳动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
工伤事故应发生在工作场所涵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和劳动者为完成工作任务所涉及的场所。
工伤事故应因工作原因造成,即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等原因受到的伤害。
(1)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并开具《工伤认定结论书》。
(3)工伤认定结论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或其直亲属。
(1)工伤医疗待遇:劳动者因工受伤,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含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等。
(2)工伤津贴:劳动者因工受伤,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可享受工伤津贴。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因工致残依据伤残等级,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劳动者因工致残经治疗结,按照伤残等级,可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60岁以上人群工伤认定标准与相关权益保障条件,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关注实际情况。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60岁以上人群在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情况,应加强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完善工伤认定制度,确信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事故时可以得到及时、公正的赔偿。同时鼓励用人单位为60岁以上人群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