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在我国日益完善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将全面解析工伤认定中的常见排除情况及不予认定工伤的详细情形帮助劳动者理解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形不予认定工伤:
(1)故意犯罪的;
(2)醉酒或是说吸的;
(3)自残或自杀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下是若干具体的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故意造成的伤害;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伤害;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与他人斗殴造成的伤害;
(4)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患病、非因工作起因造成的伤害;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旅游、文体活动等)造成的伤害;
(6)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擅自离岗、串岗造成的伤害;
(7)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本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提供虚假材料等表现造成的伤害。
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伤认定机构申请复查。工伤认定机构理应在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劳动者对复查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复查决定的工伤认定机构的上一级人民申请行政复议。
劳动者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予认定工伤的,劳动者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是劳动者可需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规定,用人单位因侵权表现造成劳动者损害的,理应承担侵权责任。
赔偿标准依据劳动者受到的实际损失来确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医疗费用:包含治疗、复、等费用;
(2)误工费:依照劳动者误工时间及工资标准计算;
(3)护理费:依照护理人员的工资及护理时间计算;
(4)交通费:依据就医、复等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计算;
(5)残疾赔偿金:依据劳动者残疾等级及赔偿标准计算。
工伤认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劳动者在遇到工伤难题时,应该理解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正确应对相关事宜,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理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34461.html
下一篇:怀孕期间流产情况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