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到各类公益活动中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志愿者在服务进展中是不是可以享受到与职工相同的工伤保障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点。本文将从志愿者身份、工伤认定、工龄计算等方面,对志愿者工作中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实法律解读与权益保障全解析。
志愿者,是指自愿、无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的个人。而职工,是指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从事有偿劳动的自然人。从这个角度看,志愿者与职工在身份上有明显区别。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志愿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往往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故此志愿者不算职工。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工伤认定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工作起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虽然志愿者不属于职工,但在实际工作中,志愿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仍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实工伤认定。具体对于,以下几种情况能够认定为工伤:
(1)志愿者在服务进展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2)志愿者在服务进展中,因突发疾病死亡的,能够视为工伤;
(3)志愿者在服务进展中,因工外出期间受到伤害或是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能够视为工伤。
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发生意外,应该及时向所在单位或是说服务组织报告,并遵循以下流程实工伤认定:
(1)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2)所在单位或是说服务组织对申请实行审核;
(3)审核通过后,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申请实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龄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由于志愿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由此志愿者期间不算工龄。
虽然志愿者期间不算工龄,但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仍应享有以下权益:
(1)意外伤害保险: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理应由所在单位或是说服务组织为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其意外伤害权益;
(2)医疗服务: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理应享有相应的医疗服务;
(3)生活补助: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工受伤、残疾或死亡的,应该给予生活补助;
(4)荣誉激励:志愿者在服务进展中,理应给予相应的荣誉激励,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在服务期间,虽然不属于职工,但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仍能够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实工伤认定。同时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应享有相应的权益保障。只有充分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激发志愿服务的热情,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让咱们共同关注志愿者的权益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33739.html
下一篇:志愿者服务中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权益详解:全面指南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