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异地就业。异地工作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伤事故认定的难题。本文将对异地就业人员工伤事故等级的认定标准与流程实详细解析,以帮助广大劳动者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就业的劳动者;
2. 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
3. 工伤事故发生在劳动合同期内或是说工作岗位上;
4. 工伤事故造成劳动者死亡或残疾。
依照《工伤事故等级划分标准》(GB/T 16180-2014)工伤事故等级分为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为最严重的工伤,十级为最轻的工伤。
(1)一级工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2)二级工伤: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3)三级工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自理;
(4)四级工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部分自理;
(5)五级工伤:轻微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自理;
(6)六级工伤:轻微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部分自理;
(7)七级工伤:不作用劳动能力,生活自理;
(8)八级工伤:不影响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自理;
(9)九级工伤:不影响劳动能力,生活部分自理;
(10)十级工伤:不影响劳动能力生活自理。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该在30日内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合同或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事故证明;
(4)用人单位出具的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5)其他有关材料。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在15日内作出是不是受理的决定。受理后,理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后,应该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通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或是说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异地工作工伤事故等级认定应遵循法律法规,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
2. 异地工作工伤事故等级认定应充分考虑劳动者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工伤等级;
3. 异地工作工伤事故等级认定期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4. 异地工作工伤事故等级认定应关注劳动者复情况,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复服务。
异地就业人员工伤事故等级认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330127.html
下一篇:异地工作工伤事故认定与赔偿全攻略:涵判定标准、流程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