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肇事逃逸可认定工伤吗?逃逸后还能实行工伤认定吗?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肇事逃逸现象时有发生。对受害者对于除了要承受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面临工伤认定的难题。本文将围绕“对方肇事逃逸是不是可认定工伤”以及“逃逸后是不是还能实行工伤认定”这两个疑问从法律法规、实际操作等方面实行分析和探讨。
二、对方肇事逃逸可认定工伤吗?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外出期间受到伤害的;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对方肇事逃逸,意味着事故责任人未能履行法定义务,逃避法律责任。在此类情况下,受害者是否可以认定工伤,关键在于是否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即使对方肇事逃逸,只要受害者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仍然可认定为工伤。
三、逃逸后还能实行工伤认定吗?
工伤认定程序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申请人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实审查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委托具有资格的机构实技术鉴定;
(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调查核实的情况,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肇事逃逸可能引发以下影响:
(1)增加工伤认定难度:由于肇事逃逸,受害者可能无法提供完整的交通事故证据,从而增加工伤认定的难度。
(2)长工伤认定时间:肇事逃逸可能引起事故责任无法及时明确,进而影响工伤认定的进展。
(3)影响工伤赔偿:肇事逃逸可能引起受害者无法及时获得赔偿,甚至可能影响赔偿金额。
尽管如此只要受害者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逃逸后仍然可实工伤认定。在工伤认定进展中,受害者应积极配合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实行调查核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以便顺利完成工伤认定程序。
对方肇事逃逸并不意味着不能认定工伤。只要受害者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即使对方肇事逃逸,仍然可实行工伤认定。在工伤认定进展中,受害者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以便顺利完成工伤认定程序,为自身争取到应有的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现象不容忽视。咱们理应增进警惕,加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应加大对肇事逃逸表现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98556.html
下一篇:工伤认定以后还能停职留薪吗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