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是现代社会劳动者面临的一大风险,它不仅给受害者本人带来身心痛苦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多负面作用。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等事项旨在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本文将围绕工伤员工认定后用人单位法律责任与责任划分实详解,以期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工伤员工认定后,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下是单位责任划分及赔偿标准的详细解答: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该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用人单位对工伤员工的赔偿责任,主要涵以下几方面:
(1)支付医疗费用:包含工伤员工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
(2)支付停工留薪待遇: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应按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工资待遇;
(3)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工伤员工的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支付伤残津贴:工伤员工伤残等级达到六级以上的,用人单位应按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伤残津贴;
(5)支付护理费:工伤员工需要护理的用人单位应支付护理费。
工伤员工认定后,单位责任划分标准如下:
(1)按照工伤员工受到的伤害程度,划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死亡四个等级;
(2)依照工伤员工的伤残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十级伤残;
(3)依据工伤员工的职业病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六级职业病。
工伤员工认定后,赔偿标准如下:
(1)轻微伤:医疗费用、停工留薪待遇;
(2)轻伤:医疗费用、停工留薪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3)重伤:医疗费用、停工留薪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护理费;
(4)死亡: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应采纳以下措:
(1)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工伤事故;
(2)协助工伤员工办理工伤认定手续;
(3)遵循赔偿标准支付相关费用;
(4)为工伤员工提供必要的复治疗和复服务。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工伤员工实行关怀和慰问,关注其身心状况;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及时调整工作岗位,确信工伤员工在恢复期间可以适应工作;
(4)遵循有关规定,为工伤员工办理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手续。
工伤员工认定后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健的工作环境。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69507.html
上一篇:员工认定为工伤以后,还需支付工资吗及支付方式与合法性探讨
下一篇:工伤认定后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与赔偿计算指南:涵赔偿标准、程序及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