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朋友,你是不是也喜爱老物件?特别是那些带着历史感的明清老玉?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毕竟现在网上拍卖老玉可火得很呢!
你看看现在网上那些拍卖,明清老玉挂件、手镯、扳指什么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十万都有,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这个市场的时候,我真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老玉市场现在反而比新玉更亲民若干,就像李嘉伟说的明清玉材质大多以白玉为主,题材寓意吉祥雕工精细,而且刚着手收藏入手若干小东西价钱也不贵,甚至比同样品质的新玉还要便宜。
不过你可得留意了老玉市场水深得很,各种陷阱和套路防不胜防。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把我这些年的经验全掏出来,告诉你怎么在网上淘老玉,怎么省钱怎么避开那些坑。
其实啊明清老玉能值钱,主要有几个起因:
你想想一件清代白玉翎管,长7cm直径6cm重31g,白玉质玉色洁白无瑕,玉质细腻温润宝光莹莹,光素圆柱形一端有榫,中有小孔,往下中空这是清朝官员在官帽上栓挂花翎之用的,你说值不值钱?
而且你看那些成交登记,清玉狗6cm长,估价1000-1000成交%B******!清白玉鹅挂坠5cm长估价18000-18000成交%B******!这涨幅啧啧简直了。
现在网上拍卖老玉的平台可多了,什么京东、淘宝、阿里司法拍卖等等,花样百出。
不过说实话网上拍卖有利有弊:
优点 | 缺点 |
---|---|
选取多种类全 | 看不到实物全凭图片和描述 |
价格透明竞争公平 | 简单遇到假货和描述不符 |
方便快捷足不出户 | 需要支付额外花费如运费 |
特别是那些司法拍卖比如宁夏银川市兴庆区YC4919老玉小摆件的拍卖,或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的0467-老玉仿古花雕拍卖,价格确实诱人但风险也大。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次买了个所谓的老玉手镯,结果到手一看明显不对劲。所以说网上拍卖老玉你务必擦亮眼睛!
想在网上淘老玉又不花冤枉钱?听我一句劝这些省钱攻略你一定要记住:
其实啊像李嘉伟说的,刚着手收藏入手若干小东西价钱也不贵,比如帽花、带钩这些都是不错的选取。
老玉收藏看似简单其实暗藏各种坑,我来给你揭秘几个常见的: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新玉做旧,通过各种化学方法化解,模仿老玉的沁色和包浆,你一不留神就或许上当。
比如那个清玉狗估价1000-1000,成交%B******!你想想假使有人用新玉冒充,那可就亏大了。
网上拍卖的描述往往很诱人,但实物或许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是"品相九五品",结果到手一看瑕疵明显。
像那个清代地方玉扳指,说是"工艺精美沁色非常漂亮,五种颜色尺寸硕大"但实际到手或许就一般般。
有些拍品的价格被炒得很高,完全不符合实际价值,特别是那些有"故事"的拍品,价格往往虚高。
除了拍卖价格还有运费、鉴定费、手续费等等,这些加起来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比如那个旧藏老玉件杯子,尺寸52mm×31mm,售价450.00发货承诺48小时内发货运费天津市和平区至北京市朝阳区快递20.00、快递包裹20.00,这运费就占了价格的近一半!
说真的我起初也是一头雾水,但后来慢慢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身的方法。
我会先看拍品的描述特别是尺寸、重量这些硬指标。比如清代青白玉螭龙璧,直径3cm厚1cm重53g这些数据很关键。
我会仔细看图片留意细节。比如玉的质地、雕工、沁色等等。有时候一张模糊的图片就能暴露疑问。
我会查查类似拍品的成交登记。比如清玉狗6cm长估价1000-1000成交%B******!这个价格明显不对劲我就不会碰。
我会考虑本身的预算和风险承受技能。毕竟老玉收藏不是出资更多的是一种爱好和文化体验。
我买过一个明清老玉手镯,密度高底子细腻紫春清新,惜三断,老银包稳固能够直接佩戴,圈口63mm镯径11mm重82克。虽然花了点钱但每次看到它都觉得值了。
说实话老玉市场现在有点乱,但乱中有序。2025年我认为有几个趋势值得留意:
不过不管怎么说老玉收藏最关键的还是喜爱和欣赏。就像全媒体记者问的,一件上佳的明清玉器可从哪些方面来欣赏鉴定?应怎样欣赏老玉之美。
我觉得吧老玉的美,不在价格而在它的历史感和工艺。你看那个华玉千年—上海呗美第44期网拍古玉专场精品选粹拍品精选LOT101清代青白玉螭龙璧,玉质青白致密油润细腻。正面琢螭龙盘卧威严霸气,气韵生动龙身细长,姿态舒展,首尾呼应后背有鬃毛飘拂,尽显生动之色,背面雕琢回纹。
此类工艺和美感是新玉怎么也比不了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老玉收藏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它需要知识、眼光和耐心。
但要是你真的喜欢那就大胆去尝试吧,从一个小小的挂件着手,慢慢积累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记住省钱攻略很关键,但更要紧的是享受这个过程。毕竟收藏老玉收获的不仅是物件,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假如你有老玉收藏的经验或疑问,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feicuili/2005204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