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表弟非要花大几千块买块翡翠原石,说是要赌一把结果开出来颜色灰扑扑的,当场emo了😭,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栽在这上面的朋友了,许多人觉得翡翠颜色玄学太深,要么太贵买不起要么买错了被坑惨,今天咱就唠唠到底怎么才能挑到颜色好的翡翠原石?
帝王绿就是那种像油亮的菠菜叶一样的颜色特别纯正、浓郁,阳光下会发光,此类颜色最贵但也最难找,记住不是所有绿的都叫帝王绿,很多只是“绿得像被踩过的草坪”而已😂,帝王绿的特点是颜色均匀、饱和度高、不发黑不发灰,新手最简单犯的错误就是看到一点绿就以为是帝王绿,结果买回来发现是“狗屎绿”,提议刚入坑的朋友先从其他颜色入手,帝王绿真不是一般人能碰的。
很多人以为皮壳颜色能代表内部颜色,大错特错,皮壳只是保护层内部颜色或许完全不同,不过有经验的行家会看皮壳上的“松花”和“癣”,这些是内部颜色的蛛丝马迹,松花是皮壳上像苔藓一样的绿色,解释内部或许有绿;癣是黑色斑块,或许意味着内部颜色不均匀,但记住皮壳只是参考不是绝对标准,我见过很多皮壳不起眼的石头,里面却出人意料地好。所以别被皮壳颜色骗了,内部才是王道。
水头就是翡翠的透明度,行话叫“种水”,水头好的翡翠看起来像水汪汪的果冻颜色也显得更鲜亮。水头差的就是“干巴巴”的,颜色发闷。简单判断方法对着光看能透进的光越多水头越好。但水头好的石头多数情况下颜色会淡若干,所以顶级翡翠追求的是色和水头的平衡。我见过若干颜色很浓但水头差的,像“煮过的菠菜”虽然绿但不好看;也见过水头极好但颜色很淡的,像“稀释过的绿茶”不够震撼。所以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别走极端!
简单而言翡翠颜色分这么几档帝王绿 > 苹果绿 > 黄杨绿 > 葱心绿 > 豆绿 > 灰绿。记住这个顺序就行越靠前越值钱。但实际操作中颜色还会受“底子”作用,比如同样是绿色底子干净的和底子有杂质的,价格能差几倍。新手最简单犯的错是只看颜色不关心底子,结果买回来发现里面全是“雪花”或“棉絮”。所以挑颜色时一定要同时留意底子是不是干净,这就像挑水果不仅要看颜色还要看表皮是不是光滑。
颜色等级 | 特点 | 价格参考 |
---|---|---|
帝王绿 | 浓郁、纯正、不发黑 | 天价 |
苹果绿 | 鲜亮、偏黄 | 高 |
黄杨绿 | 偏黄、明亮 | 中等 |
变种就是翡翠戴久了颜色变暗或变黄。主要看两点:颜色是不是自然过渡和内部结构是否致密。颜色突然变化或边界分明的,很可能是人工应对过的;内部结构松散的,简单变种。记住:天然翡翠的颜色过渡是渐变的,不会像涂油漆一样界限分明。我有个朋友买的翡翠戴半年就发黄了,就是因为当时贪便宜买了颜色边界太清晰的,后来才知道是“染色”的。所以挑颜色时宁可颜色淡一点也要选自然的过渡!
紫罗兰色也叫“春色”,是翡翠中的贵族色,挑这类颜色要留意:紫色要纯正不发灰不发黑。好的紫罗兰像“新鲜的蓝莓”,差的像“过期的葡萄干”。紫色的翡翠往往水头不会太好,所以追求的是紫色和质地的和谐,我见过部分紫得妖艳但质地粗糙的,像“塑料花”;也见过质地细腻但紫色很淡的,像“刚开的花苞”。个人觉得紫罗兰色翡翠贵在稀有,所以即使水头差点只要紫色够正,也值得收藏!
底子就是翡翠的颜色之外的部分,也叫“地子”。好底子要干净、细腻、均匀。常见的底子有玻璃底、冰底、糯底等,越透明越好。底子直接作用颜色的呈现,就像画布作用画作一样。很多人只留意颜色忽略了底子结果买回来发现颜色“浮在表面”,不好看。记住:底子不好再好的颜色也发挥不出效果。我提议初学者能够找那种“色根”深的,就是颜色从内部向外扩散的,这样的即使底子一般也能显得颜色比较实在!
活色就是颜色看起来有灵气,不死板;死色就是颜色呆滞,缺乏变化。简单判断:对着光转动原石倘若颜色随光线变化而变化,就是活色;假若颜色始终一样,就是死色。活色的翡翠像“活水”,死色的像“死水”。我有个收藏家朋友说挑翡翠就像挑人要挑有灵气的。他有个判断方法是:把翡翠放在手上捂一会儿再拿出来,活色的会显得更亮死色的变化不大。这个方法有点玄学但确实有一定道理能够试试看!
挑翡翠原石颜色关键是要多看多比较。记住颜色要正、要匀、要活。帝王绿最贵但也最难找,其他颜色只要够自然、够和谐,也很有价值。最后提示大家:不要迷信皮壳颜色内部才是真相。期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干货”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你,祝大家都能挑到心仪的翡翠!🎉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feicuili/1652265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