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铁们,今天咱们聊点实在的关于高古玉那层神秘的“玻璃光”,这玩意儿听着就高级,许多藏友都盯着它不放,我呢就是个半吊子的爱好者跟着大伙儿瞎掺和,也算摸爬滚打几年了,最近这“玻璃光”仿得是越来越逼真,真假难辨搞得人心惶惶,我就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2025年了这高古玉的玻璃光,到底能不能仿出来?这层光到底是真品的身份证还是个大陷阱?
简单说就是高古玉器在漫长岁月中,受沁、盘玩、埋藏环境变化等等因素作用下,表面形成的一种温润、内敛、柔和的光泽,它不是那种新玉打蜡或是抛光出来的贼光、浮光,也不是完全没光泽的死玉,更像是一种从内而外透出来的、有点像上了好漆但看不真切的那种感觉,老张收藏那块良渚文化的玉璧就有这层光,每次拿在手里盘那感觉,啧啧舒服!
说个我本身的事儿,前年吧在古玩市场看到一块汉代玉蝉卖主吹得天花乱坠,说玻璃光绝对是真品特征,那光泽看着确实不错很柔和不刺眼,我当时就有点动心加上价格也“合适”一冲动就买下来了,拿回家越看越不对劲。那光泽虽然柔和但总觉得有点“飘”,有点假。后来请圈里一位老前辈过目,他拿在手里掂了掂对着光看了看,摇摇头说“小子这光不对是仿的。现在的技术能把这层光给你做出来,骗骗外行人还行,” 唉几千块就这么打水漂了。这事儿让我深刻体会到,玻璃光这东西真不能迷信!
答案是牛! 而且是越来越牛。你想想现在搞仿古玉的那些人,什么化学腐蚀、什么强酸浸泡、什么高温烘烤、什么激光雕刻,手段那叫一个多。为了模仿那层玻璃光他们也是费尽心思。
所以啊单凭那层玻璃光,现在确实不能百分之百断定真假了。许多仿品尤其是高仿品那玻璃光做得,真的能以假乱真让不少老手都栽跟头。
当然能信。但一定要擦亮眼睛。玻璃光虽然能仿但它毕竟只是高古玉众多特征中的一个,而且仿出来的玻璃光往往跟真品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关键在于咱们不能孤立地看玻璃光,要把它和其他特征结合起来看。
真品高古玉玻璃光特点 | 仿品玻璃光特点 |
内敛、温润、柔和有层次感,或许伴有自然沁色过渡。 | 或许过于均匀、过于亮(但不是贼光),或是过于死板缺乏层次感,与沁色过渡不自然。 |
需要结合玉质、器型、纹饰、包浆、沁色、工艺痕迹等综合判断。 | 或许只模仿了玻璃光其他方面做得比较粗糙,或有明显仿古痕迹(如酸蚀坑、滚筒痕迹等)。 |
就拿我之前买错的那块玉蝉而言,虽然玻璃光看着像但仔细看,玉质发灰边缘有明显的滚筒碰撞痕迹,而且纹饰的细节应对也比较生硬,综合起来看就知道不对劲了。可惜当时我太留意那层光了,忽略了其他细节。
回到最初的疑问:高古玉玻璃光能仿出来吗?能! 但能完美仿出来吗?难。 它到底是真品标志还是陷阱?关键看你怎么看怎么看它。 2025年了技术是进步了,但咱们的眼力也得跟着进步才行啊!期待今天的分享能给各位老铁们一点参考。收藏这事儿路漫漫其修远兮咱们一起上下求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