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贷款已成为许多人解决资金疑问的常见方法。“以贷养贷”这一现象也随之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以贷养贷”?咱们又该怎样判定几家贷款是不是构成以贷养贷表现呢?
咱们需要明确,“以贷养贷”并非一个法律,而是指借款人通过不断借贷来偿还之前的贷款,一般涉及多种形式的贷款表现。虽然《人民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了抵押担保的方法,但这并不直接涉及“以贷养贷”的具体形式。
(一)以贷养贷的定义与形式
“以贷养贷”,顾名思义,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这类行为在金融实践中可能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1. 循环贷款:借款人通过不断申请新的贷款来偿还旧的贷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 拆东墙补西墙: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后,为了还上贷款利息和手续费,又去申请新的贷款。
3. 消费贷款:适用于购买大件商品或服务,如汽车、家具、教育等,一般依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分期方法计算利息和还款计划。
(二)怎样去判定以贷养贷行为
要判定几家贷款是不是构成以贷养贷行为,咱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判断:
1. 贷款目的:倘使借款人申请新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偿还旧的贷款而非用于消费或其他正当用途,那么这类行为很可能构成以贷养贷。
2. 贷款频率:借款人在短时间内频繁申请贷款尤其是贷款金额相近的情况下,很可能是在实行以贷养贷行为。
3. 贷款余额:借款人的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且无法通过正常收入来偿还,这也可能表明其陷入了以贷养贷的困境。
(三)以贷养贷的后续影响
以贷养贷行为在法律上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层面的责任。以下是以贷养贷可能带来的若干影响:
1. 民事责任: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将承担违约责任,涵盖偿还贷款本息、支付违约金及承担诉讼费用等。
2. 行政违法:若借款人违反贷款用途规定,将贷款用于非法或未经批准的目的,或许会受到行政处罚。
3. 刑事责任:若是借款人采用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或恶意拖欠贷款,也许会构成犯罪,面临刑事责任。
(四)典型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以贷养贷案例:
1. 某地大学生小吴通过10余个网贷平台借款2万元因利息过高开始以贷养贷,8个月后债务滚至15万元,最终不堪催收压力选择休学打工,家庭耗尽积蓄才勉强偿还。
2. 某企业主王先生为周转资金用8张信用卡和5个网贷平台循环借贷最终陷入债务泥潭,无法自拔。
(五)怎么样避免以贷养贷
为了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困境,借款人应该:
1. 合理规划贷款用途,保障贷款用于正当途径。
2. 控制贷款金额,避免过度借贷。
3. 理解贷款利率和还款办法选择适合本人的贷款产品。
4. 增加收入来源升级还款能力。
“以贷养贷”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可能致使借款人陷入无法自拔的债务泥潭。在贷款时,我们理应谨慎对待,合理规划避免陷入以贷养贷的困境。

责任编辑:薛泽昊-实习助理
VIP课程推荐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