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小明的故事)
小明欠了10万网贷,月还款9千,他也想换成银行贷款,自己乱试了几次没有申请下来,他不敢自己再乱试,怕把征信弄得更花了。
他找到了我,我看过他征信以后,发现有申请空间,帮他选择了一家正规银行的贷款,年利率5%左右,5年期,批了12万,月还款(包括本息)降到了2千2多百。
额度上去了,周期拉长了,利率下来了,省下来的都是自己上班的辛苦钱。
(信用类贷款:费率较高,可达3%-9%,尤其是资质较差的客户,中介需承担更高风险。)
借贷综合费率超过24%将不受司法保护,名单制管理提升准入门槛,助贷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借助外部互联网平台发放贷款的互联网助贷业务快速发展。)
以上市公司小赢科技、信也科技等6家金融科技公司为例,最近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6家金融科技公司促成贷款共计近1万亿元。
(特点:费率透明,受银保监会监管,无隐藏收费。)
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融e借定位于灵活周转工具,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但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人群。
其利率采用日息+服务费模式,日息从0.03%至0.05%不等,服务费率在3%-5%区间浮动。
以30天借款周期计算,总成本约为本金5%-2%。
(疑问环节:你的融e借日息是多少?)
数据不会说谎。几乎所有主流网贷平台的实际利率,都逼近24%的“新红线”。有的平台干脆把服务费和账户管理费加进总成本,年化合计甚至更高。
为什么会这样?平台资金成本高,风控又保守。
钱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借出来的,背后全是风险和利润的精细博弈。
借款人一开始都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只借几千块。
很多平台会用“日息0.06%”“月费率5%”这类话术误导人。
教你两招识破套路:
隐性费用:有些平台会收“服务费”“保险费”。
(消费金融:产品【好期贷】,年化利率3%-24%。中原消费金融:产品【提钱花】,年化利率6%-24%。平安消费金融:产品【小橙花】,年化利率0%-24%。蚂蚁消费金融:产品【】,年化利率475%-24%。中邮消费金融:产品【邮你贷】,年化利率04%-276%。)
明面上,每月还款金额很简单,实际上,前几期还的大多是利息,本金还得慢慢还。
资金利用率其实很低。每个月手里钱刚攒点,又被平台扣走。
借款人觉得自己是“借了一年”,其实是“每个月都在还”,一年下来利息并没少交。
(2025年,法律规定的利息保护线越来越受关注。)
大家都在问:平台写的利率,真的合法吗。
(【2024】网贷平台利率排名(按照最低利率进行排名))
平台名称 | 年化利率(单利) | 特点 |
---|---|---|
拍拍贷借款 | 综合年化利率6%起,最高不超过24% | - |
饿了么借钱 | 年化利率98%-24% | 1000元用1天,总利息0.11-0.66元 |
度小满金融 | 年化利率区间9%-24% | 借1万元利息一天2元起 |
年化利率区间475%-29% | 日利率0.015%-0.06% |
李教授进一步解释:
“等额本息还款模式就像‘挤牙膏式收割’,前三个月偿还的款项中,80%都是利息成本。
不少平台标榜‘年化24%’的低利率,但叠加服务费、担保费等隐性费用后,实际综合利率可能飙升至42%——这相当于银行贷款利率的14倍!”
以某平台真实网贷合同为例:用户借款12万元,分12期偿还。
根据2025年2月20日贷款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1%,因此3月以来成立的借款合同利率上限应为14%。
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出14%部分的费用。
目前多数网贷平台将费率的上限限制为36%,声称自身符合法律规定。
对此,有法律人士表示。
(以下是2025年一些热门网贷平台的利息对比表。请注意实际利率可能会因个人信用状况、借款金额和期限等因素有所不同)
2025年热门网贷平台利息对比表
平台名称 | 年化利率(单利) | 特点 |
---|---|---|
蚂蚁 | 4%-29% | 依托支付宝平台,审批快速,及时,支持随借随还 |
2%-125% | 内嵌于平台,审批速度快 |
先来个灵魂拷问:你真的了解平台贷款利息吗?
我咨询了相关的业内人士,他们说,别说是小额贷款平台了,就算放到银行这也是!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高的年利率红线是36%,超过36%的部分通常被认为是。
按每天80元计算,年利率为24%,这明显超过了36%的标准,因此可以认定为。
大家若真的急需用钱的话。
核心发现:标称月费率1%时,实际年化成本可达168%(1万元借款考虑资金占用递减效应)。
建议用户使用各平台提供的年化利率计算器进行精准对比。
(2025年5月最新利率区间对比)
限时优惠:京东金融618大促期间(21-20),新用户首借可享2%超低年化利率(限额3万元15天免息)。
再有,不少贷款平台还有意模糊利率和综合贷款成本的概念。
年利率只是单纯的贷款利息,而综合贷款成本则包括所有额外费用。
很多时候,借款人并不知道自己要承担多少综合成本,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借款人根本无法准确预估还款压力。
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合同早就签了,钱也早就借了,想反悔都来不及。
(最后提醒:贷款不是儿戏,一定要理性对待!)
别被那些“低利率”“快到账”的广告迷惑了双眼,多查资料,多对比,多咨询专业人士。
别让自己的血汗钱,变成别人的“提款机”。
(记住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早日上岸!)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