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贷款逾期后的“走访”现象
你可能听说过,平安这类贷款机构在客户逾期后会采取“上门走访”的方式来催收欠款。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吓人,也挺让人疑惑——为啥他们非要亲自上门呢?作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今天咱们聊聊这个话题。
“敲门声”背后的真实问题
说实话,每次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我都紧张得手心冒汗。其实很多用户并不清楚为啥会被“特别关注”,但你想想,如果逾期金额超过几千块甚至上万,平台的压力肯定不小。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微贷款逾期率比前一年上升了5%,而平安的逾期客户数量更是翻了一倍!这种情况下,“上门走访”成了他们的“锏”。
“为什么是我?”的疑问
那天晚上我正吃着饭,突然听见门口有人敲门,声音急促又带点威胁感。我开门一看,是两个西装笔挺的工作人员,递给我一份催收单,说如果不还钱就要联系家人。我当时就懵了,心想:“我只是晚几天还款而已啊!”后来才知道,平台判断我的逾期风险比较高,所以派了人专门盯着我。其实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欠款人感受到压力。
走访背后的逻辑
听朋友说,走访主要针对两类人:一种是欠款金额较大的,另一种则是反复拖延还款的。比如有个同事,他欠了将近三万块,结果平台不仅多次打电话催他还款,还派人去了他家楼下转悠好几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战术吧,毕竟谁也不想被邻居看到自己被催债的样子,对不对?
走访真的有效吗?
老实说,走访的效果到底如何,我觉得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因为害怕被熟人知道,乖乖去还钱了;但也有人觉得烦,干脆不管不顾了。我听说有个人被催了好几个月,最后干脆换了手机号码,直接“人间蒸发”。不过从数据上看,走访确实能让一部分人加快还款速度,但整体效率并不高,而且还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走访带来的争议与反思
走访这种方式好不好,大家的看法也不一样。有人觉得这是必要的风控手段,能减少坏账率;也有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甚至会引发催收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新闻里提到一个案例,某地的走访人员因为态度恶劣,跟欠款人发生了冲突,最后闹到了派出所。这种极端情况虽然少见,但也提醒我们,催收需要更加人性化。
平安的“上门走访”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还款,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希望未来这些平台能多用科技手段,比如短信提醒或者智能语音通话,既能达到效果,又能保护用户的。毕竟,大家都希望贷款这件事儿能轻松一点,而不是搞得像一场“猫鼠游戏”似的。
大家还看了:
平安普惠贷款逾期走访怎么办 平安普惠贷款逾期走访是真的吗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冯龙-债务逆袭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