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小额网贷行业真是热闹非凡)。2024年,监管机构的动作频繁得让人眼花缭乱,时不时就甩出一张大额罚单。比如说吉林亿联银行,就因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问题,被罚了14913万元。再看看浙江,他们因为“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也被罚了一笔巨款。
(这还没完呢!) 全年下来,光是小额网贷行业,监管机构就开出了113张罚单,罚款金额接近9000万元。被罚的机构五花八门,有商业银行,有消费金融公司,还有小贷公司甚至支付公司。最让人震惊的是,很多问题都集中在“贷款管理不规范”和“资金被挪用”上。
(说到这个,我身边就有个朋友,差点就被坑惨了)。我的朋友罗雨晴就提醒过,正规的小额贷款平台是不会这么轻易就的,基本上都会查你的征信,还会审核你的资料。但如果碰到那些号称“马上”的平台,基本上都是骗子。
比如有个叫“万达贷”的平台,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平台主要是通过一款贷款APP给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移动贷款”服务。结果呢?(这万达贷居然被转卖了!) 也就是说,原本你欠的钱现在被转手卖给了第三方收债公司。
(但大家别急着骂人),其实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转让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只要符合一些基本条件。根据《人民民法典》,债权转让必须是合法有效的,而且得通知到债务人。要是没有通知的话,那这个转让对债务人来说就无效。
(再说说那些违规的小贷公司),它们经常干些违规的事情,比如、套路贷啥的。如果这些违法行为存在,那债权转让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其实啊,监管之所以这么严格,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太乱了)。很多小贷公司为了赚快钱,根本不顾后果,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问题。像齐鲁银行,就因为贷款管理不善被狠狠罚了一顿。
(更别提那些违规跨区域开展信贷业务的小贷公司了),宁波鄞州农商银行就是典型代表,因为它违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被罚了不少钱。
(说实话,现在的小额贷款行业确实有点动荡)。有些小贷公司已经成了上市公司的累赘,比如那个不知名的案例,公司本身经营状况不佳,还背负着客户的信用风险。
(不过呢,小贷公司的转让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有些人以为只要签个合同就能转让,但实际上,这里面的水很深。转让之前一定要做好尽职调查,确保公司资质没问题,运营状况良好。
(总之啊,大家在选择贷款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遇到那种说“马上”的平台,十有八九是骗子。要是不小心掉进坑里了,记得及时找专业人士咨询。
违规类型 | 处罚金额 |
---|---|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 14913万元 |
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 | 500万元以上 |
违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 500万元以上 |
(最后再强调一遍),不管是贷款还是转让,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千万别心存侥幸。不然的话,不仅自己会吃亏,还可能触犯法律。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dkuanbao/2461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