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茶叶水浸出物的平均含量及作用因素
“茶一种神奇的饮品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更是决定茶汤品质的关键因素。”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茶叶水浸出物有所熟悉呢?今天咱们就来探究一下茶叶水浸出物的平均含量及其作用因素。
水浸出物是指茶叶中一切可溶于茶汤的物质涵盖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色素、有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成分,含量一般在35%~45%。这些成分构成了茶汤的滋味、香气和色泽,其中的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多酚类物质带来茶中的苦味和涩感,约占茶叶干物质的10%~25%主要组分为儿茶素。
茶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和滋味的浓强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品质的优劣。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30%-50%左右,红茶则在35%-45%之间。不过这个范围仍然较宽,具体含量还需依据茶叶品种和品质来判断。
那么影响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茶叶品种是影响水浸出物含量的关键因素。比如,云南普洱茶中的勐库大叶种,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可达51%,在世界茶树资源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必须达到或超过38%。这说明,不同品种的茶叶,其水浸出物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产地环境也会影响茶叶水浸出物的含量。以湘西黄金茶为例,其水浸出物含量达到46%,这与吉首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茶叶在生长期间,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这些物质在水浸期间被释放出来,形成了茶汤的滋味和香气。
再者冲泡方法也会影响水浸出物的含量。在投茶量和冲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用水量不同,茶汤里的水浸出物就不同。简单而言,投入碗盖中的茶水比例不同茶汤的香气和滋味就会浓淡不同。实验表明,取3克干茶分别用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200毫升的水冲泡,水浸出的物质分别约为28%、31%、35%、39%。这说明,用水量越多,水浸出物的含量越高。
茶叶的存储时间和形式也会影响水浸出物的含量。茶叶在存储进展中水分、香气等成分会逐渐挥发,造成水浸出物含量减少。 保存茶叶时要尽量密封、避光、低温,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茶叶水浸出物的含量及影响因素很多,涵盖品种、产地、冲泡方法、存储时间等。熟悉这些因素,有助于咱们更好地品味茶叶的美妙滋味。
在实际生活中,咱们可以通过观察茶汤的色泽、品尝茶汤的滋味来判断茶叶的品质。一般对于水浸出物含量高的茶叶,其香气、汤色和整体品质都表现得更好。而对喜欢品茶的茶友对于,理解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无疑会增加品茶的乐趣。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品质,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而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正是茶叶品质的必不可少体现。期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您对茶叶水浸出物有更深入的熟悉,更好地欣赏茶叶的美妙。

责任编辑:李思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