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哥们儿,聊点实在的。我以前在云南待过几年,跟茶农打交道,也开过小茶馆。普洱茶这东西,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卖出价值,还得下一番功夫。今天就跟你说说我的心得,纯手把手的那种。
你想想,买普洱茶的人,买的到底是什么?是茶吗?不完全对。更多时候,他们买的是一段故事,一种情怀。比如我朋友老张,他卖一款古树茶,每次介绍都先讲茶山的风景,讲采茶时的天气,讲制茶师傅的手艺。顾客听着听着,就感觉这茶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有温度的朋友。
我自己也试过。有一次,我带朋友去茶山,他亲眼看到茶农怎么摘茶、怎么晾晒,回去后每次喝那款茶,都特别有感觉。所以说,故事是价值的放大器。
普洱茶的品质是基础,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好茶不少,怎么让人一眼就记住你?包装得下功夫。我以前卖茶,有个小窍门:用竹编盒装茶饼,上面印个简单的Logo,再附张手写的产地介绍。顾客收到后,感觉特别有“人情味”。
包装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对味”。比如卖高端茶,用竹编;卖年轻款,用简约纸盒。
包装类型 | 适合人群 |
竹编/陶罐 | 中老年、收藏家 |
简约纸盒 | 年轻人、礼品市场 |
很多人卖普洱,总想着“成本+利润”定价。这其实挺傻的。我认识一个茶商,他卖一款老茶,成本也就百十块,但卖到500多,照样有人抢。为什么?因为他强调“三十年陈化”,还搞了个“珍藏”。顾客觉得这钱花得值。
比如,“限量500饼”,听起来就比“我们还有库存”高级多了。这叫“心理定价”,懂吧?
普洱茶这行,讲究“圈子”。你想想,一个茶友群,大家天天聊茶,推荐起来比广告强多了。我以前就组织过“普洱品鉴会”,请几个老茶客来喝,他们一吹,效果比打广告好多了。
核心圈层:3-5个“意见领袖”
圈层:普通茶友
潜在圈层:刚入门的新手
比如,你可以搞个“普洱茶友会”,定期发点小福利,像“买三送一”之类的。慢慢就把人圈起来了。记住,口碑是金子。
别老想着“完美”。有时候,一点“小毛病”反而能增加记忆点。比如我朋友卖的一款茶,包装偶尔会漏点茶末。他没急着改,反而说:“这是手工制作的证明,就像手作的温度。”结果很多人觉得这茶“有灵魂”。
这不是说故意搞次品。而是说,适当的不完美,可以变成你的“标签”。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普洱茶卖的不是茶,是故事、是体验、是圈子。你把这几个点做透了,价格自然上去,也就响了。
🍵 好茶配好人,祝你生意兴隆!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