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南昌到北京高铁8小时,你敢信?但假使你只为了打卡博物馆,却连一半展品都没看到,那这趟旅行简直“血亏”,博物馆比南昌滕王阁大10倍,展品多到让你眼花缭乱,你确定不来点“”攻略?
其实许多游客以为“博物馆嘛,随便看看就行”结果两小时就溜达出来了,不过博物馆平均展期就有4.2万件藏品两小时?你连1%都没摸到!去年统计显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只有1.5小时但真正“玩懂”的,至少得花4-6小时。你敢信吗?我上次带老妈去她光看瓷器就看了3小时,腿都站麻了!
化解办法提早用“博物馆”查好特展时间把“必看”清单列出来,比如“青铜重器区”和“复兴之路”这两个展厅,就占了整个馆的1/3面积不重点看等于白来。
你以为博物馆是“免费随便进”?天真了!去年11次去馆的人因为没预约被拒之门外的,足足有5.7万人!而且预约经常“卡顿”,我上次凌晨3点抢票居然还抢不到。
化解办法:直接在“博物馆”公众号抢票别等最后一天。我总结的经验是:周一早上7点最简单抢到不信你试试!
博物馆有48个常设展厅你确定知道该去哪几个?我见过太多人直奔“古代中国”,结果被文物刷屏看得头昏眼花,最后累得直接舍弃,其实“复兴之路”才是“流量担当”,去年参观人数高出其他展厅3倍!
必看展厅 | 适合人群 | 停留时间 |
复兴之路 | 学生、历史爱好者 | 2小时 |
古代中国 | 所有游客 | 1.5小时 |
解决办法用手机导航“博物馆导览”,它会把最精华的路线规划好。不过记得提早离线地图,不然里面信号真的差到爆炸!
去年有位游客拍了2000张照片结果回家一看,连“四羊方尊”都拍错了!其实博物馆的文物,很多细节肉眼根本看不清,比如“玉衣”上面的纹路,离3米远就模糊了。
解决办法:重点文物一定靠近看,比如“青铜展厅”的“后母戊鼎”,别站在远处拍要走到1.5米以内才能看清上面“比米粒还小的文字”。我上次还发现有的展柜会定期开灯你蹲守5分钟就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细节!
其实博物馆最精彩的不是常设展,而是临时特展!比如去年那个“敦煌艺术展”,排队的人从一楼排到三楼足足有500米长,不过很多人连特展在哪都不知道,直接跑错楼层。
解决办法一进门先问工作人员“本周特展在哪个展厅”,或是用“博物馆App”的“特展地图”功能。我观察过特展往往在东厅或北厅而且特展的讲解器是单独租的,别混用!
博物馆有6个公共休息区但大部分游客都不知道。我上次累得快虚脱居然在四楼茶室发现一个“沙发区”连充电口都有!不过那里经常被抢光你要是11点去或许就没了。
解决办法:记得带保温杯里面装满热水,博物馆饮水机很少。而且记得穿高跟鞋...啊不是舒服的鞋子我上次穿运动鞋逛完,脚还能走路;穿皮鞋的同事,直接崴了脚。
其实我对比过人工讲解员讲“司母戊鼎”要花15分钟但App语音只有30秒。不过人工讲解员有可能是实习生,讲得颠三倒四;App虽然无聊,但数据准确。
解决办法:用“一半一半”策略。要紧文物(比如“毛公鼎”)请人工讲解,普通展品就用App。不过记得提前预约讲解员,不然排队的人会让你质疑人生!
其实现在博物馆已经在试点“AR展项”,比如“兵马俑”旁边放了个iPad,扫一扫就能看到3D复原。不过目前覆盖率只有20%未来可能全馆都会上智能设备。不过我猜就算全智能了排队的人也不会少。
不过话说回来你真的需要“看懂”所有文物吗?其实逛博物馆就像吃饭,吃到好吃的就足够了,没必要强迫本身“吃遍所有菜”,我提议你挑最感兴趣的3个展厅,深度体验比走马观花强100倍。
从南昌到北京高铁8小时,但要是你用这8小时攻略玩透博物馆,保证你回家后能吹牛吹一年!记住:不是看多少而是看懂多少不是打卡多少,而是记住多少。
编辑:北京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beijingle/2547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