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乡乌篷船到北京国博,你真的筹备好了吗?想象一下站在《千里江山图》前,耳朵里却全是嗡嗡人声,手机屏幕比展品还亮,2023年国博日接待量超4万人次,你敢信吗?今天咱不聊排队只聊怎么用科技绕开那300米长的安检长龙,直接“穿越”进展览。
其实每次发朋友圈晒国博,底下评论都是“又去凑热闹”?不过话说回来你真的见过凌晨四点的国博广场吗?那场面比春运票开抢还刺激!记得上次陪老妈去从安贞桥堵到东四十条,最后在安检口排了45分钟,比看展时间还长,现在咱有B站4K直播你在家喝着绍兴黄酒照样能“云”看《丝路山水地图》。
你绝对想不到国博的“数字藏品”比实体票还抢手。去年《何以中国》特展的AR导览设备,早上8点就借完了。不过现在好多了文物局刚上线的新平台,只要9.9就能买张“数字门票”,还能解锁独家3D模型。我上个月试过戴上VR眼镜看《永乐大典》,那翻页声、纸张质感比实物还真实,毕竟真本早被战火毁了。
独家数据元宇宙参观人数同比增长237%,2023年达87万人次
别再傻站着等《宝藏》展位了!其实国博的“数字博物馆”APP早就能实现1:1还原,而且还有专家讲解。我上周带侄子用AR功能看“青铜器展区”,那3D模型还能360度旋转比隔着玻璃拍照片强多了,不过要留意这个功能只支撑最新款手机,你那千元机或许要歇菜了。
传统参观 | 数字体验 |
平均停留5分钟/展品 | 停留+深度讲解 |
受展馆闭馆限制 | 24小时开放访问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更爱刷国博的数字展览?其实这就像绍兴的乌篷船与电动船,本质没变体验却天差地别。记得前年看“古代中国”展,员说“这个陶器距今3000年”,当时我摸着玻璃心里直犯嘀咕:3000年啊比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现在用VR一戴那陶器上的纹路、裂纹,比实物看还清楚简直开了天眼。
未来趋势:2025年国博计划推出全息展览,届时你将能“触摸”敦煌壁画!
其实国博的“数字文物库”藏了超多宝贝,你只需要在输入就能查看高清图片。不过这就像在绍兴老街里找特色小吃,得知道门道才行。上周我帮客户查资料居然在里找到了1935年流失海外的《平复帖》高清扫描件,连印章都看得一清二楚,比博物馆的展品还全乎。
你有没有试过在国博听“文物说话”?其实现在有AI语音,能模拟不同朝代人的说话形式,比如听《兰亭序》用魏晋名士的语气讲解,那腔调简直绝了!不过这功能只开放给VIP会员,你懂的啥好东西都得花钱。不过话说回来这比在绍兴听评书还带劲,毕竟文物本身“开口”,比人讲靠谱多了。
使用者满意度调查:元宇宙体验比实体参观高出27个百分点
其实你完全不用纠结去不去国博,毕竟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不过我有个提议你能够先看数字展览等玩累了再去实体馆。记得去年带表弟去他居然在AR游戏里找到了《清明上河图》里隐藏的“汴京地图”,比导游讲得还理解。这就像在绍兴水乡先看VR全景再去实地打卡,体验感直接翻倍!
编辑:北京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beijingle/1131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