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教育市场的日益繁荣,各种培训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若干不法分子也趁机设下培训费陷阱,以虚假招生和高额费用欺诈为手,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揭秘培训费陷阱,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份防范指南。
虚假招生陷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手法:
- 冒充名校或知名培训机构:不法分子冒充知名高校或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名校背景或优质教育资源为诱饵吸引学生和家长报名。
- 虚构培训课程:骗子虚构部分看似高大上的培训课程,如“某985高校培训活动”,实际上并无此类课程。
- 利用社交平台:通过添加好友、加入群聊等办法诱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虚假招生陷阱案例:
- 潍坊肖女士案例:肖女士接到自称是培训机构客服的电话,称可退还前期缴纳的学费。警方告诉她,这部分钱属于上课费用,因为产生了实际的上课表现,所以无法退还。
- 丁女士案例:丁女士收到自称是其“女儿”的人的好友申请对方称学校有一个去某985高校培训的活动,需要缴纳培训费。丁女士毫不犹豫地转账,后发现被骗。
- 重庆女士案例:女士接到自称是培训机构客服的电话称可以退还前期缴纳的学费。女士信以为真,结果被骗数万元。
高额费用欺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手法:
- 夸大培训效果:培训机构承诺通过培训可以获得显著提升,如“保证通过考试”、“包就业”等。
- 设置高额报名费:部分培训机构设置高额报名费,让消费者觉得费用越高,培训效果越好。
- 诱导分期付款: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分期付款,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感,从而更容易接受高额费用。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高额费用欺诈案例:
- 市场部前端客服案例:市场部前端客服筛选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利用公司话术邀约至公司面试。面试者被安排三天试岗后,以能力不足为由诱导求职者支付高额培训费。
- 某培训机构案例:某培训机构承诺通过培训能够帮助学员通过考试,但实际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学员反映后培训机构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退还费用。
面对培训费陷阱,广大消费者应增进警惕,以下为几点防范指南:
1. 谨选择培训机构:选择具有良好口碑、正规资质的培训机构避免盲目相信名校背景。
2. 核实课程信息:理解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核实是不是存在虚构课程的情况。
3.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4. 理性看待高额费用:对高额费用,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追求效果避免陷入陷阱。
5.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以便警方介入调查。
培训费陷阱层出不穷,消费者在报名培训机构时务必加强警惕。通过熟悉虚假招生和高额费用欺诈的手法,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好地防范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期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市场的监管打击不法表现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健的培训环境。
编辑:ai知识-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aizhishi/4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