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生日礼物变奏曲

阅读量 2018-10-30 16:42 来源: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诞,作为通山的儿女,我们该向通山母亲献上什么生日礼物呢?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献给通山母亲,祝她越来越美丽富饶,越来越来充满魅力。
  
  堂哥生于1978年,和改革开放共成长,前几天是堂哥的四十岁生日,他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生日礼物--QQ贺卡和虚拟蛋糕。礼物虽是虚拟的,但堂哥开心表示,情意到就满足了。这令我无限感概:生活困难时期,人们送的生日礼物多是实用性很强的日用品,如今则不再注重礼物本身的价值,而是礼物背后的人情味。不同年代的生日礼物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特征,见证了通山前进的印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鸡蛋、寿面等
  
  爷爷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通山的风气还相对保守,人们过生日多送一些鸡蛋、寿面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礼物。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孩子过生日收到一件衣裳欢喜得不得了,跟过年似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蛋糕、有贺卡,人们送寿面寓意着祝寿星健康长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包或日用品
  
  大伯说,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三四十元。过生日时也没什么礼物,直接包个2、3元的红包,简单而实用。除了红包,很多人会选择送毛线、床单、布料等日用品,那时送礼物很有意思,会先问你缺什么,你缺什么我送什么,针对性很强。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通山人的物质生活稍微宽裕后,人们的礼物也逐渐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毛线、床单、布料等日用品,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会送凤凰、永久牌自行车、手表等,不过也仅仅限于至亲。一般的朋友也还大多送床单、被套等。四十岁生日,大伯收到的礼物就是姑丈送的几匹布料,“布料好啊,简单实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礼物多为文化消费品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通山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很少有人家问“你缺什么,我送什么”了。生日礼物由日用品逐渐被文化消费品所取代。CD、DVD、像册、音乐盒、书籍等逐渐成为年轻人过生日的新宠。在上世纪90年代,同学过生日,会送像框、像册,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也会送某个明星的专辑。总之,生日礼物多侧重文化娱乐方面。
  
  二十一世纪:网上虚拟礼物渐流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手机、电脑、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网民大军”行列。QQ、人人网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使得人们送生日礼物的方式也得以改变,不再局限于送实体礼物。QQ、人人网都可以送礼物,既新颖有趣,还环保,不像以前送卡片,浪费纸张耗费木材。现在的通山人不在乎礼物是否实用,更在乎的,是礼物背后的人情味。
  
  从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寿面,到物质匮乏年代的日用品,再到文化消费品,以及今天的虚拟生日礼物。通山人对待生日礼物的态度从满足温饱逐渐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背后折射的,是通山的社会不断进步,是通山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华诞之际,我衷心地祝愿:通山母亲越来越美丽富饶,越来越来充满魅力!
  

编辑:eric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