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信用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必不可少资产。一旦信用受损不仅会作用个人的借贷能力,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法律结果。本文将围绕贷款逾期成为失信人的疑问,探讨逾期金额、时间及法律后续影响帮助读者理解怎么样避免陷入信用困境。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人在约好的还款期限内未能按期偿还全部或部分借款的表现。逾期贷款会触发银行的程序若借款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则可能面临法律诉讼。
失信人员是指因逾期还款、逃避债务等表现,被判决为失信被施行人,且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还款义务的人员。失信人员将受到法律制裁,严重作用其个人信用和生活。
欠款金额并非直接决定是不是成为失信人员的关键因素。按照《更高人民关于公布失信被施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逾期3个月或以上,且经银行、判决后仍不还款的借款人,会被列为失信人员。
在实际操作中逾期金额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 信用卡逾期超过60天,3个月以上;
- 贷款逾期超过90日;
- 贷款逾期金额较大,但未达到判决标准。
为避免成为失信人员,借款人应合理规划贷款用途,确信贷款金额与还款能力相匹配。在还款进展中,若遇到困难,应主动与银行沟通,寻求延期还款或调整还款计划。
逾期时间是指借款人未按期还款的时间。按照逾期时间,可将逾期贷款分为以下几种:
- 逾期30天内;
- 逾期31-60天;
- 逾期61-90天;
- 逾期90天以上。
逾期时间越长,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越高,成为失信人员的可能性越大。逾期超过90天,债权人就有权向提起诉讼。若金融机构将借款人告上法庭,很可能将其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为避免逾期时间过长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前提前规划还款,保证准时还款。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准时还款,应及时与银行沟通,寻求应对方案。
失信人员将面临以下法律结果:
- 被限制高消费;
- 被限制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
- 被限制参与采购、招投标等活动;
- 被限制担任公司高管等职务。
失信记录在信用信息记录上保留5年。5年内,若借款人无任何逾期记录,失信记录将自动消除。
失信人员不仅自身受到影响,还可能连累家人。家庭成员可能因失信人员的信用疑惑,在申请贷款、就业等方面受到限制。
贷款逾期成为失信人员不仅影响个人信用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法律后续影响。为避免陷入信用困境,借款人应合理规划贷款用途保证准时还款。一旦逾期,应及时与银行沟通,寻求应对方案。同时熟悉逾期金额、时间与失信风险的关系有助于借款人更好地防范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