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债务难题时常困扰着许多企业和个人。停息挂账作为一种应对债务难题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停息挂账是不是需要签订合同,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条文很多人并不清楚。本文将围绕这一难题,结合法律规定,为您详细解答。
停息挂账顾名思义是指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暂停支付债务利息并将债务本金暂时挂账,等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偿还。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债务人的还款压力,但同时也涉及到法律风险。那么停息挂账是否需要签订合同?本文将从法律角度为您解答。
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停息挂账作为一种债务解决办法,涉及到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停息挂账需要签订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法律规定停息挂账合同理应具备以下内容:
1. 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基本信息;
2. 债务本金、利息、还款期限等要素;
3. 停息挂账的期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4.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法。
停息挂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含《合同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法律依据:
1. 《合同法》第39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理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循合同自由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合同法》第40条规定:“合同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是说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从其规定。”
3. 《民法典》第665条规定:“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前,经债权人同意,可延期履行。但是延期履行理应符合下列条件:(一)债权人同意;(二)债务人明确提出延期履行的请求;(三)延期履行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停息挂账涉及的法律条文主要涵盖:
1. 《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
2. 《民法典》第665条;
3. 《商业银行法》第42条;
4. 《贷款通则》第36条、第37条。
停息挂账需要以下证明材料:
1. 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2. 债务合同、借条等债权凭证;
3. 停息挂账协议书;
4. 债务人提供的财务状况说明;
5. 债权人同意停息挂账的书面材料。
停息挂账需要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法律规定,保障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债务人理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证明停息挂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债权人在同意停息挂账前,应充分理解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保障债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