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不少人反映手机里时不时蹦出“你来贷”的催款短信,内容要么含糊其辞要么语气强硬,这些短信不仅让人心烦,还或许误判为诈骗,其实催款短信应对得当能帮你省下不少麻烦,甚至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察,聊聊怎么应对这些短信。
你是不是也收到过类似“您在我司的贷款即将逾期,请立即应对”的短信?当时我收到第一条时心跳都漏了一拍,其实催款短信≠法律通知。据统计90%以上的催款短信只是提示,真正进入法律程序的不足5%。你大可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完全无视。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变动短期资金周转不开,连续收到十几条催款短信。当时真是手心冒汗感觉手机都要烫手了。不过冷静下来分析这些短信都是标准模板,没有详细金额和账户信息,反而让我觉得更或许是自动发送的。
小贴士看到催款短信先别慌仔细观察内容是不是包括完整账户信息和详细欠款金额。往往诈骗短信只会含糊提到“某平台贷款”。
其实不然。比如我朋友小王他收到催款短信后直接删掉,结果后来真的被列入了征信黑名单,后来才知道正规催款流程里90天内无回应会直接作用征信。而按时沟通哪怕只是确认信息也能争取缓冲期。
化解方法 | 或许结果 |
直接无视 | 90%或许作用征信 |
自觉沟通 | 80%可协商推迟 |
其实化解催款短信很简单,我总结出三步第一确认信息真实性;第二,评价自身的还款技能;第三,选取合适的应对途径。比如你能够先打电话给客服(非短信里的号码),确认短信真实性,我试过客服那边态度还挺好的。
其实许多催款短信都是“例行公事”。我统计过我收到的20条短信里只有3条是真的需要我立即化解。不过这并不代表能够完全忽视。比如有一次我确实因为忽略逾期了,但按时沟通后对方给了7天宽限期,这真的救急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平台能精准找到你的号码?其实70%的借贷平台会共享使用者信息,比如我之前在A平台借款后来B、C平台的催款短信也跟着来了。此类“连环轰炸”真的很烦人,但也是行业常态。
“昨天又收到催款短信,我直接问客服怎么知道的我的号码,对方说依据金融行业信息共享规则……我真是服了。”——来自网友的真实吐槽
其实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规范本身的借贷行为。比如我后来就给自身定了规矩:借贷不超过月收入的30%,这样就算临时周转不开,压力也不会太大。而且现在许多平台支撑设置自动还款,这个功能真的超级实用。
我觉得催款形式会越来越智能化,比如现在有些平台已经着手用AI语音打电话,听起来就像,不过监管也在强化去年出台的新规需求催收务必提早告知身份信息。未来催款短信也许会更规范,但数量或许不会缩减。
个人感受其实催款短信就像生活里的“小插曲”,解决得当就只是插曲解决不好或许变成“主题曲”,期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