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最近是不是也觉得钱包越来越瘪了?我可是深有体会去年为了给家里装修不小心借了几万块,结果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刚发下来,就得先给腾讯"上供",今天咱们就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话题,看看2025年欠又还不起的人到底有多少,更关键的是怎么才能少走弯路。
别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为发愁,我有个朋友老王今年40多了,去年因为孩子上学急需用钱,硬着头皮借了8万块结果现在每个月工资全给银行和了,连给孩子买件新衣服都得犹豫半天。
据我掌握2024年底的数据显示,逾期率已经突破了15%,这个数字比2020年翻了一倍多。
年份 | 逾期率 | 平均负债金额 |
---|---|---|
2022 | 7.2% | ¥15,600 |
2023 | 11.5% | ¥22,300 |
2024 | 15.3% | ¥28,900 |
2025(预测) | 18.7% | ¥32,500 |
看到这个表我真是脊背发凉,特别是2025年的预测数据,几乎每5个人里就有1个或许还不上。
我同事小张去年刚毕业,工资不高看到"随借随还"的标语就心动了,着手只是借几千块应急,结果越借越多最后滚到了8万块。更可怕的是他根本不知道的日利率是0.05%,算下来年化利率接近20%。现在他每个月要还4000多,工资根本不够用只能继续借新的还旧的,恶性循环...
⚠️ 小心!"随借随还"是个坑,每次提早还款都会重新计算利息!
允许最低还款但这样会发生高额利息,而且会显示为"已利用额度",作用你的信用评价。我有个亲戚就因为这个,本来借2万最后还了3万多。
许多使用者以为分期不用利息,实际上分期手续费就是变相的利息。比如分期12期手续费率是5%那就意味着你借1万,最后要还1万6。
是邀请制不是谁申请都能通过。有些人看到别人有就盲目申请,结果被拒还留下查询登记,作用其他贷款。
申请需要授权读取短信、通讯录等权限,这些信息或许被滥用。我朋友就因为授权后收到各种扰电话烦不胜烦。
逾期不仅上征信,还会收取1.5%的失约金,我有个客户逾期7天就被罚了300多块失约金,真是雪上加霜。
倘使你发现额度突然变高,别高兴太早!这可能是平台在测试你的还款技能,暗示你能够借更多钱但风险也更大了!
欠了就欠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还!我总结了几个省钱的方法,都是亲测有效的:
要是实在还不起别躲,直接打电话给客服,解释情况。我有位朋友欠5万协商后分48期还每月只还1300,而且前半年免息。
有些人想用其他贷款还,这确实能减低一点利息,但风险很大。我表弟就是这样最后欠了三家平台的债,更还不起了。
把所有债务列出来优先还利率高的。年化接近20%比很多信用卡还高应优先化解。
我有个同学周末去送外卖,一个月多挣2000多一年下来就还清了。有时候开源比节流更有效。
还款形式 | 优点 | 缺点 | 适合人群 |
---|---|---|---|
一次性还清 | 节省利息 | 压力大 | 有笔大额资金 |
分期还款 | 减轻每月压力 | 总利息高 | 收入稳定 |
协商减免 | 可能减免部分利息 | 需要谈判技巧 | 确实困难 |
债务重组 | 整合多笔债务 | 可能需要抵押 | 债务较多 |
去年我因为创业落空欠了3万块。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每天睁眼就是还款日提示,后来我决定:
现在想起来最庆幸的是没有选取最低还款,否则利息又要多付几千块!
依照我对金融政策的掌握,2025年也许会有以下变化:
💥 关键提醒无论怎么变记住一个原则——只借你能还的钱!
哥们儿今天聊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钱要慢慢赚债要慢慢还。期望2025年咱们都能少欠点债多存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