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人收到律师函短信,说欠款不还要起诉。真假难辨,人心惶惶。其实不少是诈骗,但确实有人因此上当。数据表明,每年有超过30%的催收短信是假的。别慌,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套路,教你如何避坑。
“尊敬的客户,您有一笔逾期款项未结清,已委托律师事务所处理,请于3日内联系…” 其实我上周就收到过类似的。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手都发抖。不过仔细一看,发件人号码不对劲,而且连具体欠款金额都没写。这种短信,你收到过吗?
根据最新统计,每10条催收短信中,有9条是假的。银行和正规机构催收,通常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发律师函。他们会有电话、邮件等正式流程。比如我朋友小张就收到过,后来发现发件人竟然是个个人号码,这明显不对啊!
真实案例:去年有位大妈收到短信,吓得到处借钱还款。后来发现是诈骗,损失惨重。你看,这套路多深!
其实我试过,有一次收到“”发的短信,我就直接%******查询。结果显示没有相关记录。你看,这方法多实用!不过刚开始操作时,你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但为了安全,还是值得的。
现在的诈骗短信越来越逼真了,有的甚至会P上印章。不过仔细看,你会发现印章模糊不清,或者格式不对。比如我同事小王就收到过,当时他差点就信了。后来发现短信里的日期格式居然是英文的,这明显是漏洞啊!
真催收 | 假催收 |
提供详细欠款信息 | 只有空泛警告 |
通过渠道 | 使用个人号码 |
其实很简单,成本低回报高。发一条短信才几分钱,但可能骗到几千块。而且很多人不懂法律,一吓就怕了。就像我邻居,收到短信后直接转账了,后来才反应过来。这种心理弱点,诈骗分子太懂了!
友情提示:正规机构催收,必须遵循《催收行为规范》,不能威胁恐吓。
说实话,收到这种短信时,你心里肯定咯噔一下。不过冷静下来想,正规机构不会这么操作。比如银行催收,他们会有完整的法律程序。再比如,你看新闻里报道的,真被起诉会有传票,不会只发短信。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根据行业观察,诈骗分子可能会模仿APP、网站等,手段会更隐蔽。不过无论怎么变,核心漏洞不变:没有具体欠款信息、没有渠道。比如我最近看到有诈骗模仿支付宝发消息,但仔细看,链接是假的。这种细节,你留心了吗?
其实说到底,防骗很简单:多问一句“凭什么?”,多查一个电话。比如我朋友的做法就很好,收到短信后直接去银行柜台确认。虽然麻烦,但安全啊!这种生活智慧,你get到了吗?
律师函短信催收,90%是假的。但正是因为那10%的真实案例,让骗局显得可信。记住,正规催收不会偷偷摸摸发短信。当你收到类似信息时,先别慌,再核实。这道理,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