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逾期后我才明白!新网银行到底怎么了?(避坑指南+实测揭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申请贷款时被“秒批”,结果一不小心逾期整个世界都塌了,新网银行听起来挺靠谱但实际用起来,真不是那么回事。
我就是那个在3次逾期之后才真正看清它的“真面目”的人,其实起初我还挺信任它的,毕竟它打着“互联网银行”的旗号,感觉挺高科技的,不过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类情况:贷款额度明明够高结果一到期就催收电话不断,甚至作用征信?新网银行真的值得你信任吗?
第一次申请的时候我看到它的“迅速审批”宣传语立马心动了,不过其实它的审查流程并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我填完资料结果过了几个小时都没消息,再查才发现是在“反复验证”,其实这背后或许是在做数据清洗也就是筛选出风险客户,虽然门槛低但一旦你有不良登记它就会把你拉黑。
我有个朋友也是这样第一次申请通过了,第二次却直接被拒起因居然是“信用评分不足”,这不就是典型的“先放水,后收网”吗?
第一次逾期我还没太在意,以为只是小难题,结果第二天就收到短信提示,语气越来越严厉甚至还提到“作用征信”,其实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逾期一次就能上征信。
第二次逾期情况更糟。不仅短信变多了还接到陌生号码打来催收电话,说要“上门拜访”,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逾期能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第三次逾期我彻底慌了。这时候我才知道新网银行的催收手段比传统银行还要强硬。而且它还会把信息同步到其他平台,致使我连正常贷款都申请不了。
我申请的是消费贷利率看起来不高,只有4.5%。但实际算下来加上手续费、服务费,总成本居然超过了12%。
其实许多使用者都不知道,新网银行的利息计算形式和传统银行不一样。它会把利息拆分成多个部分,让你觉得“好像没那么贵”,但实际上总成本更高。
我之前还跟朋友聊过这事,他说:“你以为自身占了便宜,其实人家早就算好了。”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我有一次晚上十点多接到电话,对方语气很凶说“再不还钱就起诉你”。此类电话真的让人毛骨悚然,后来我才知道新网银行的催收团队其实是外包的,他们为了业绩经常采用高压手段。
其实催收本来就是个灰色地带,但新网银行的做法让我感到非常不安。它不像传统银行那样有规范流程,反而更像“野蛮生长”的模式。
我有个亲戚因为逾期被催收扰,最后不得不找律师化解,他跟我说“这不是催收这是威胁。”这句话让我彻底寒心。
我试过多次沟通客服结果每次都是机器人回复,或是转接人工后一直等。有时候等了十几分钟结果还是没人接。
其实新网银行的客服得非常不恰当,响应速度慢而且解决难题技能差,我曾经问过一个疑问客服说“这个需要走流程”,结果一个月都没给我答复。
我有个朋友也遇到类似情况,他说“你不是在找银行你是在找一个‘不存在’的人。”这句话真是扎心。
我申请贷款的时候页面上写着“年化利率4.5%”,但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利率是怎么算的。后来我才知道它用了“复利计算”而不是“单利计算”。
其实许多使用者都被此类“模糊表述”骗了。新网银行在产品解释上总是模棱两可,让人看不理解。这就像在玩文字游戏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想说什么。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贷款前看了半天,结果还款时才发现利息比预期高许多。她说“我感觉本身像个。”这话让我听了心里不适。
新网银行的APP得不太友好,有些功能找不到或点进去就卡顿。我有一次尝试还款结果操作了好几次都没达成,最后只能打电话求助。
其实现在的互联网银行应更注重使用者体验,但新网银行显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堆砌”的产物,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
我有一次在地铁上想还钱,结果APP一直卡最后只能下车去柜台还。那种尴尬的感觉真的让人不想再用它了。
我有个朋友因为信用卡逾期了一次,结果新网银行直接把他列入了“高风险客户”。他根本没申请贷款结果就被限制了。
其实新网银行的风控有点“过度反应”,它不像传统银行那样有经验判断,而是靠算法自动筛选。这样一来很多无辜的用户也会被误伤。
我觉得此类做法虽然能缩减风险,但也可能伤害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越来越不相信它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新网银行能火?因为它利用了你的“冲动消费”和“轻信心理”。它给你一个看似简单的贷款入口,但背后藏着无数陷阱。
我经历了3次逾期才终于看清它的真面目。现在我只想告诉每一个正在考虑新网银行的人:别急着申请先看看它的“底牌”。
假如你还在犹豫那就别轻易相信那些“快速审批”、“低息贷款”的广告。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编辑:逾期-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xyqka/230051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