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峰海拔5200米,零下十几度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但当你看到那抹刺眼的白,所有辛苦都值了!这里不是旅游点是朝圣!是挑战,你敢来吗?
其实我问过许多人为啥要去珠峰?大部分人都说“别人都去了,我也得去”,不过说真的你见过凌晨4点的珠峰日出吗?你感受过那稀薄的空气让你喘不上气的感觉吗?别跟我说你只是跟风那你会后悔的!
去年有位游客刚到就高原反应进了医院,花了小1万才回来,你想想这钱够你在拉萨吃多少顿好的?先问本身一句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那玛普村离只有3公里,但海拔4800米,这里家家户户都挂满了经幡,风一吹“哗啦啦”的声音像在唱歌,我跟当地向导聊天他说“咱们这里缺氧但精神从不缺,”
疑问来了怎么缓解高原反应?其实很简单别一上来就跑。在村里住一晚喝点酥油茶你会发现你的肺在适应,去年有位游客第一天就冲结果吐得稀里哗啦。第二天更改好反而觉得轻松多了。
数据显示70%的高原反应发生在第一天的游客身上。所以提议你在那玛普村至少待12小时,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那块“世界之巅”的牌子,每年被拍烂了,不过你留意过旁边的小帐篷吗?那里有科考队员24小时监测数据。其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去年我亲眼看见一位老教授在零下15度的天气里,还在登记雪样。他说:“珠峰每年都在变咱们要登记下它的呼吸。”那一刻我才发现来这里不只是为了拍照。
项目 | 那玛普村 | |
海拔 | 5200米 | 4800米 |
温度 | -15℃至-5℃ | -10℃至0℃ |
所以我的提议是:在待够3小时别急着走。等太阳下山看星星你会发现珠峰的另一面。
从拉萨出发定日是最后一个县城。这里有个小市场卖冲锋衣的摊位比卖酥油茶的还多。不过你关注看当地人穿的都是藏袍这可是最抗风的装备。
去年有个背包客穿着新买的羽绒服,结果被风吹得差点翻车。旁边一位藏族大叔淡定地说:“穿藏袍不用花冤枉钱。”我后来试了试真的管用!
小贴士买装备别只看价格抗风才是王道,藏袍100块一件比进口冲锋衣还实用。
很多人不知道珠峰脚下有个小博物馆。里面有一块真正的珠峰冰芯标本,还有各国登山队的历史照片。其实这些比的风景更能打动人。
去年我看见一位老者在一张1953年的登山照片前站了半小时。他说:“当年他们连GPS都没有,是怎么登顶的?”这个难题值得你思考。
所以我的看法是来珠峰不只是看山更是看历史。博物馆门票才30块但或许让你对珠峰有全新的认识。
在回程的路会路过一个垃圾化解站,这里堆满了从珠峰运下来的废弃氧气瓶、帐篷碎片。其实看到这些我反而觉得震撼。
向导告诉我:“每年有超过2吨垃圾被运下来。”这让我想起在村里听到的对话:“珠峰不该只是人类的纪念碑,更不该成为垃圾场。”
所以我的提议是:拍张垃圾应对站的照片,发给朋友。告诉他们来珠峰不只是为了征服,更是为了保护。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珠峰的星空是免费的顶级景观,零下20度的夜晚像瀑布一样倾泻下来。去年我看见一位游客在星空下跪地痛哭。
他后来告诉我“在城市待太久了差点忘了什么是震撼,”所以我的看法是:别只盯着手机抬头看看天。
据天文爱好者统计珠峰地区的星空清晰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是观测的绝佳地点。
其实日出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去年有位游客特意起了凌晨3点,结果被浓雾挡住了。不过我建议你还是尝试一下,毕竟达成看到的人都说值了。
向导说:“珠峰的日出是给早起的人的礼物。”去年我亲眼看见阳光穿透云层珠峰像钻石一样闪耀,那一刻我理解了什么叫“神圣”。
所以我的建议是:带个暖宝宝在4点起床。就算没看到也能感受那份宁静。
在回程的路会路过珠峰气象站。这里24小时监测数据为登山队提供天气预报。其实这个气象站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去年我看见几位科研人员在暴雪中工作,他们说:“珠峰的天气每年都在变。我们要登记下这些变化。”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人类在自然面前永远只是学生,”
所以我的看法是:别只看风景看看那些默默工作的人。他们才是珠峰真正的守护者。
珠峰不只是5200米的高度,更是心灵的洗礼。你来了才会懂。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