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东北长大的人我总觉得北方的冬天太冷而南方的夏天又太热。但厦门不一样它像一个温柔的小姑娘一年四季都带着湿润的海风和暖暖的阳光。今年终于有机会去了厦门整整待了六天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这篇游记就让我用最自然的办法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
飞机降落在高崎机场的时候,我特别兴奋。第一次来厦门心里满是期待。朋友开车接我去酒店的路上,我就开始观察这座城市的模样。厦门的街道很干净,两边种满了树,有榕树、椰子树,还有些我不认识的植物。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咸味,那是大海的气息。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后,我迫不及待地冲向海边。厦门的环岛路真的名副其实,沿着海岸线走了一圈发现这里的沙滩并不是那种金灿灿的细沙,而是带点黑色的小石子,踩上去有点硌脚但站在海边看海浪拍打礁石,听着海鸥叫唤还是觉得特别舒服。
疑惑来了,刚到一个新地方,总是不知道该吃什么。我问路边摊贩推荐,他们热情地告诉我:“去吃沙茶面!”于是第二天早晨我就尝到了这道传说中的厦门美食。汤头浓郁得像奶昔一样,里面加了虾仁、牛肉片和豆制品味道既鲜美又复杂。从此以后,沙茶面成了我在厦门的“必打卡”项目之一。
---
第二天一早就坐船去了鼓浪屿。这座小岛真的很美到处都是老别墅和花园洋房,走在路上仿佛穿越到了百年前。我租了一辆自行车,沿着环岛路骑行,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拍照留念。岛上还有一家很有名的奶茶店名字叫“张三疯”。听说这家奶茶店开了几十年,人气超高。果然,队伍排得氦,但我还是忍不住买了一杯,喝完觉得确实不错,奶香浓郁,甜而不腻。
不过鼓浪屿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游客太多。尤其是在热门景点附近,摩肩接踵的感觉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后来我发现避开主干道,往小巷子里钻反而更有意思。那里有好多小店,卖手工艺品、文创产品还有部分本地人才知道的小吃摊。比如一家不起眼的煎饼摊,老板娘手艺娴熟几分钟就能做出一张酥脆可口的煎饼,配上甜酱或是说辣椒酱,简直是绝配!
---
第三天上午我去了南普陀寺。这是我第一次参观这么大的佛教寺庙,里面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非常壮观。虽然我是无神论宅但还是被此类庄严的氛围感染了。站在大雄宝殿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顿时觉得心静了许多。
离开南普陀寺后,我去了旁边的厦门大学。厦大的校园真的超美,尤其是芙蓉隧道那一段,涂满了五彩斑斓的墙绘。我沿着隧道走了很久,拍了很多照片,还遇到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们热情地跟我聊起天来。原来,这里不仅是全国重点高校,也是很多文艺青年心中的圣地呢!傍晚时分,我在湖边散步,夕阳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特别浪漫。
---
第四天的重点是集美学村。这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一系列学校所在地,包含集美中学、集美大学等。整个学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每一栋建筑都带有独有的南洋风格,红砖绿同古朴典雅。我参观了几处展览馆,熟悉到陈嘉庚先生怎样倾尽家财办学的事迹,内心深受触动。他不仅为家乡培养了无数人才,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集美学村旁边还有一个集美海滨公园,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悠闲的下午。吹着海风,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感觉本人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海鲜大排档非常出名,晚上我特意去吃了顿海鲜烧烤,生蚝、扇贝、鱿鱼轮番上阵,吃得我直呼过瘾。
---
第五天是毓园之行。毓园是为了纪念林巧稚大夫而修建的,她被誉为“万婴之母”,一生救助了无数生命。走进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的铜像,庄严肃穆。园内种植了许多花卉,四季常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站在园中,我仿佛能感受到林大夫当年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
晚上我又回到了鼓浪屿,这次选择了另一种玩法——体验当地的夜生活。岛上有很多酒吧和咖啡厅,其中一家名为“音乐码头”的地方吸引了我。这里每晚都有驻场歌手表演,弹吉他唱歌,气氛热烈极了。我点了一杯鸡尾酒,坐在角落里静静聆听,整个人都被音乐治愈了。
---
第六天的行程相对轻松,我先去了中山路步行街购物,买了些特产如凤梨酥、肉松饼之类的东西。然后又去了曾厝垵,这个地方更像是一片文艺聚集地,有各种手作工作室、创意小店,以及美味的小吃摊。 我回到环岛路,再次漫步于海爆感受这片土地带给我的温暖与感动。
离开厦门的时候,我坐在机场候机室里,回想着这六天的经历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厦门就像一杯温润的茶,初入口时可能并不惊艳,但越品越有滋味。我相信,将来还会再来的。
---
这次厦门六日游让我收获满满。无论是美食、美景还是人文历史,这座城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使你也计划去厦门旅行,不妨遵循我的路线试试看,说不定你会发现更多属于自身的惊喜!
大家还看了:
白山云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