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从福建武夷山的云雾茶香,一路狂奔到四川乐山大佛的庄严佛影,这趟旅程你以为是打卡?其实它是一次灵魂的碰撞,你敢信吗?七千公里的风景或许让你看清本身从未想过的。
你有没有算过从武夷山到乐山,高铁+飞机至少要20小时,而且你真的能静下心看风景吗?其实大多数人只是从A点到B点,手机拍拍拍心里却空空荡荡,比如武夷山九曲溪漂流排队就花1小时,真正玩水的时间也就40分钟,不过你能够这样应对提早查好“错峰时间”,比如早上8点前进景区,避开人群,而且你想想一天24小时真正属于本身的时间能有多少?别让赶路榨干你的灵魂。
武夷山+乐山大佛七天的门票加起来至少1000块!你有没有发现有些景区的“隐形消费”简直离谱?比如乐山大佛的船票明明写着120元结果上船还要买“讲解器”30元,而且你算过吗?假使报旅行团或许省下住宿钱但每天被催着赶路,还不如自身规划。其实你能够这样用“门票+交通”打包计算,比如乐山可以用公交+步行代替船票。不过有些体验确实值回票价,比如武夷山的夜游九曲溪,虽然贵但那种宁静感多少钱也买不到。
景点 | 门票 | 交通/附加费 |
武夷山 | 180元 | 索道70元 |
乐山大佛 | 120元 | 船票120元 |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站在武夷山的玉女峰手机拍得手酸结果照片里全是游客的头。其实美景被人群淹没那感觉比没看到还不适。而且你想想乐山大佛景区高峰期每天接待3万人次,你真的能“看透”大佛吗?其实你可以这样选取“非高峰季节”出行,比如9月之后武夷山游客少一半, 早上5点去乐山大佛人少得能和工作人员聊天,那种震撼感完全不同。
视觉冲击力当你站在乐山大佛脚下,阳光刚好洒在佛脸上那一刻,你会突然理解“渺小”的含义。
武夷山的茶艺表演乐山的小吃街,你真的感受到文化了吗?其实大多数景区的“文化体验”都是包装好的商业项目。比如武夷山的一个茶艺馆,标价一杯茶200元结果只是倒茶表演。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乐山的挑夫们,背着100斤的货物爬坡那种坚韧才是真正的“文化”?其实你可以这样避开“游客区”去当地人市场逛逛。比如乐山的水果市场凌晨4点就有人卖新鲜水果,那种生活气息比任何表演都真实。
生活小贴士:在武夷山你可以跟着茶农去采茶,真正的文化在田埂上不在茶楼里。
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在武夷山的竹林里迷路?或是和团友在乐山大佛前争论拍照角度?其实旅行中最考验的是你的内心,比如武夷山的天游峰一个人走上去需要2小时,但那种孤独感反而让你更清醒。不过你也要小心乐山的某些小巷子晚上一个人走会吓到自身。其实你可以这样:用“半自由行”模式比如前三天自由后四天找伴。 随时和亲友报备位置,比如用定位功能。
心理小测试:若是一个人在乐山大佛前待1小时,你敢吗?敢的人内心强大指数至少80%。你有没有发现武夷山的风景照,拍出来都像“网红滤镜”?乐山大佛的照片朋友圈发了就删?其实真正能记住的是那种“湿透衣服”的漂流体验,不是那张九曲溪的“艺术照”。而且,你想想七天后你还能记住第3天在乐山吃了什么吗?不过有些记忆是刻骨的比如武夷山的雨中漫步,那种冰凉感或许一辈子都忘不了。其实你可以这样:少拍风景照多拍“生活照”。比如登记乐山挑夫的汗珠,武夷山茶农的皱纹这些比风景更值得回忆。
触觉体验:当你在乐山用溪水洗脸,那种清凉感比任何SPA都舒服。
七天走完武夷山到乐山,你觉得自身“看透”了吗?其实大多数旅行只是“到此一游”。比如武夷山的日出你可能只看了5分钟就睡过去了。乐山大佛你可能只拍了正面照片就离开了。不过有些瞬间确实能转变人,比如在乐山街头看到一位老人给流浪猫喂食,那种善良比任何景点都震撼,其实你可以这样:给自身设定“深度任务”。比如在武夷山找一位茶农聊天,在乐山帮一位挑夫提行李。这些小事可能比看风景更有意义。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人不再追求“七天走三地”,而是选取在一个地方待半个月?比如有人在武夷山租个民宿,每天只走2公里反而收获更多。这类“慢游”趋势正在让传统旅行办法被淘汰。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七天确实是个挑战。其实关键不是时间长短而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比如你可以把七天分成“3+3+1”模式:前三天武夷山中间三天乐山最后一天自由安排,这样既能深度体验又不至于太累。
七天从福建的茶香到四川的佛影,你以为是看风景?其实你看到的是你本身的内心,那些你愿意停留的瞬间,那些你选取忽略的风景,都在告诉你:这才是真实的你。现在,关掉手机问问自身下次旅行,你还会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