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你有没有过那种冲动?突然想扔掉手头的一切,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年冬天,我就做了这么一次“傻事”——从海拔4000多米的果洛州,一路南下到贵州的青岩古镇。这趟旅程,简直像是人生剧本突然跳了页,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挑战。
故事的开头有点俗套。我本来在果洛州玛沁县的一个小项目上忙得焦头烂额,每天不是在海拔4200米的办公室里吸氧,就是在去往牧区的路上晕车。那天晚上,我看着窗外皑皑的白雪和零下15℃的气温,突然觉得……够了,真的够了!
就在那一刻,我打开手机地图,手指漫无目的地划着。当划到贵州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跳了出来——青岩古镇。我愣了一下,这名字似乎在哪听过。一查才知道,原来就是《寻枪》那个里的古镇。更巧的是,当时正在播《镇远往事》,里面也有不少贵州古镇的镜头。
看着这些信息,我像中了蛊一样。第二天一早,我直接退了项目,订了机票和高铁票,把行李塞进背包,对同事说:“我去贵州看看,可能要一阵子。”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太冲动了,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从果洛到贵阳,海拔落差近3500米。飞机刚落地,我就感觉到了不同——空气湿润得像要滴下水来,温度计显示18℃,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不像在果洛那样刺眼得让人流泪。
坐上高铁去青岩的路上,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没带厚衣服。贵州的冬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温差大,而且湿度高。在青岩,白天穿短袖还觉得热,晚上回到客栈就得裹上厚外套。
更没想到的是,高反居然也跟着我来了。虽然海拔低了很多,但前两天我依然头晕、乏力,晚上睡不好。幸好我随身带了氧气瓶,虽然看起来很傻,但关键时刻真救急了。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身体在提醒我:你这是在干嘛?
果洛 | 青岩 |
---|---|
海拔4200米 | 海拔1100米 |
零下15℃ | 5-18℃ |
干燥缺氧 | 湿润多雾 |
青岩古镇比我想象的要小,但五脏俱全。那些明代城墙、石板街道、青瓦木屋,真的就像里演的那样,带着点时光静止的感觉。我特意选了一家没有修旧如新的客栈住下,老板是个当地人,六十多了还精神矍铄。
老板告诉我,青岩最特别的是“四教合一”——镇里同时有寺庙、道观、教堂和清真寺。这在中国古镇里确实罕见。我跟着他参观了这些宗教场所,发现它们相隔不远却各自安好,很有意思。
最让我惊讶的是,古镇里居然还有一家百年油纸伞作坊。作坊主是个70多岁的老人,他演示了制作油纸伞的全过程。我买了一把伞,老人坚持要送我一个小小的竹雕,说:“远道而来不容易,带点青岩的念想回去。”
旅行不全是美好的。在青岩的第二天,我因为高反加熬夜,病了一场。在古镇的小诊所输液时,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突然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万一病重了怎么办?家里怎么办?项目怎么办?
但奇怪的是,当我挂完盐水,在古镇的茶馆里喝了一碗青岩米豆腐后,那些焦虑莫名就消失了。可能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吧——它会把你的生活拉到离日常很远的地方,让你重新审视一切。
还有一次,我试图在当地市场用藏语跟卖菜的阿姨聊天,结果发现贵州的方言和藏语差别太大,对方完全听不懂,我急得差点说回普通话。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文化隔阂”是什么感觉。
回到果洛后,我并没有立刻投入工作。反而花了几天时间整理这次旅行的照片和笔记。我发现,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收获的远比预想的要多:
现在回想起那天的决定,我仍然觉得有点“疯狂”。但正是这种不完美、充满变数的体验,让生活变得立体起来。就像青岩古镇的青石板路,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每一步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和风景。
如果你也有一个突然想去的地方,别犹豫太久。也许你也会发现,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宽容,生活比我们计划的更精彩。毕竟,人生不是用来“完成”的,而是用来“体验”的,对吧?
✈️ 🏯 ☕️
编辑:贵州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uizhouwu/2118003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