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老人受伤是不是可以认定工伤及获得赔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比例逐渐增加由此产生的老年人工伤认定及赔偿难题日益凸显。本文将围绕老人受伤是否可以认定工伤及获得赔偿这一疑惑从工伤认定的法律规定、实际操作及赔偿程序等方面实全面解读。
工伤认定的前提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年满60周岁的劳动者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丧失劳动者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之间只能建立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理论上,70岁以上的老人不具备劳动者资格,无法申请工伤认定。
在实际操作中,特殊情况下的工伤认定并非绝对。例如,在2022年7月1日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认为一位70岁老人的死亡属于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所受伤害为工伤。这说明,在特定情况下,7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虽然70岁以上的老人理论上不具备劳动者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若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仍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是否满足工伤认定的条件。
假如老人被认定为工伤,那么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只对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社会保险参保人员提供保险保障。 70岁以上的老人若在工地因工作受伤,理论上理应认定为工伤,可依法实工伤鉴定并提出相应的赔偿请求。
假使老人无法认定为工伤那么能够通过人身损害赔偿途径寻求赔偿。在这类情况下,老人能够依据《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向用工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
(1)申请工伤认定:老人在受伤后,应尽快向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涵事故报告、医疗证明、劳动合同等在内的相关材料。
(3)工伤认定结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后,老人还需实行伤残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
(1)工伤保险赔偿:依照伤残等级,老人能够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2)人身损害赔偿:假如无法认定为工伤,老人可向用工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
70岁以上的老人在工地工受伤,是否能够认定工伤及获得赔偿,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是否满足工伤认定的条件。在特殊情况下,老人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若无法认定为工伤,老人可通过人身损害赔偿途径寻求赔偿。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工伤认定及赔偿程序保障老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