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序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继续工作以维持生计。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一旦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其工伤认定及赔偿事宜与一般劳动者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就超龄工伤认定及赔偿事宜实行详解。
一、65岁还能认定工伤吗?
在我国,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由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务关系。 65岁的劳动者在劳务关系存续期间受到损害,一般不能认定为工伤。
虽然65岁已达到退休年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伤害或患上职业病,仍然可实工伤认定。以下为几种特殊情况:
(1)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在原单位继续从事工作,可认定为工伤;
(2)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劳动者因工作性质需要长工作年限可认定为工伤;
(3)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前,因工作起因受到伤害,但未及时认定工伤,退休后可申请工伤认定。
(1)事故发生单位应该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2)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3)劳动保障部门对申请材料实行审查,合工伤认定条件的予以认定;
(4)对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劳动保障部门将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1)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伤认定后,依照以下标准实行赔偿:
-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12个月计算;
-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依据劳动者本人工资的6个月计算;
- 一次性工伤丧葬补助金: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6个月计算;
-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24个月计算。
(2)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但未认定为工伤的,遵循以下标准实赔偿:
-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12个月计算;
-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依据劳动者本人工资的6个月计算;
- 一次性丧葬补助金: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6个月计算。
(1)工伤赔偿:劳动者在认定为工伤后由用人单位依照赔偿标准支付赔偿金;
(2)人身损害赔偿:劳动者未认定为工伤的,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
(3)司法途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发生争议,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超龄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应加强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减少工伤风险。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尽快向用人单位报告,并遵循工伤认定流程申请认定。如遇到用人单位拒绝认定工伤或赔偿劳动者可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关注超龄劳动者的身体健和工作条件,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措。
超龄劳动者工伤认定及赔偿事宜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难题。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关注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有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期望通过本文的详解,可以帮助超龄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