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古之瑞玉,穿孔,扁平圆形,古今,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与神秘。从史前时期的简朴到战汉时期的繁复,每一件出土的玉璧实物,都是一部无言的历史,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信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的出土玉璧实物照片,感受它们跨越千年的魅力。
出土玉璧的多样风貌
说到出土玉璧,故宫博物院可是藏了不少宝贝。比如这件“卷”出陪葬、佩饰、朝贺、纳聘、社交礼物等N种用途堪称“六边形战士”玉螭凤云纹璧,战国时期的,宽12厘米,璧径15厘米,那叫一个精致!💎 据说,这是目前所见战国玉璧中最为精致的一件,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不过到了唐代以后,玉璧出土品就很少了,一般很少涉及。倒是玉九螭璧,明代,还算是比较特别。
商代玉璧:独特的商风商韵
殷墟出土的晚商时期玉璧,有三大特点:一是形体单薄,二是有同心圆弦纹,三是孔周有凸棱的带领璧非常流行。这与史前时期的玉璧迥异,与后来的“和氏璧”之类更是不同,可说是充满了典型的商风商韵。
战国玉璧:精致与实用并存
战国时期的玉璧,用途大增,陪葬、佩饰、朝贺、纳聘、社交礼物,样样都行。比如这件谷纹玉璧,战国,直径6、孔径厚0.45厘米,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据说,淮阳在春秋末至战国晚期,一直是楚国的军事重镇,并在战国晚期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
平粮台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朱庄西南地,台高3至5米,面积百余亩。此台是一座龙山文化古城址。从这件谷纹玉璧可以看出,当时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良渚文化玉璧:远古的神秘
再往前追溯,到良渚文化时期,玉璧更是神秘。良渚博物院收藏的斜边玉璧,就是那个年代的。2019年7月,浙江湖州菱湖镇出土了一块直径26厘米的大玉璧,经确认属于良渚文化,不过目前除了新闻,还没有太多的信息。
湖州菱湖玉璧,良渚时期,🌿 图片来源网络,看着就让人心生敬畏。
汉代玉璧:工艺的巅峰
发展期夏商周直到战国中前期,玉璧都不多,商代晚期到西周初期有一些凸领玉璧,除了中原。不过到了汉代,玉璧的制作达到了巅峰。比如老虎墩东汉墓出土“宜子孙”玉璧,黄泥岗1号墓“宜子孙日益昌”玉璧,都是汉代玉璧的代表作。
汉代的出廓玉璧,几乎囊括了当时最高的设计和雕刻水平,有透雕、圆雕和线雕等,多数饰以排列整齐的谷纹,透雕的附饰造型优美,纹饰流畅生动,工艺技术远远超过圆形圆孔的传统玉璧,其社会功能与作为礼玉的传统玉璧也不相同。
西周玉璧:稀罕的凤纹与龙纹
因为西周玉器纹饰中,凤鸟纹等级比较高,加之出土凤纹玉璧的贵族墓等级也比较高,有观点认为凤纹玉璧是西周玉璧中最为稀罕的。但广泛查阅资料可以发现,西周玉璧中龙纹玉璧比凤纹玉璧还要罕见。
上图这件陕西扶风黄堆M60出土的西周龙纹玉璧,直径8厘米、孔径8厘米、厚0.3—0.4厘米。看着就让人啧啧称奇。
玉璧的演变与用途
玉璧作为一种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也是很重要的瑞玉。先秦至汉,祭祀时,要用玉璧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作为佩饰时,要按照等级划分佩戴于身,彰显身份地位;哪怕作为陪葬品,它也只能是贵族有权享用的玉器。
表格:不同时期玉璧的特点
时期 | 特点 | 代表作品 |
---|---|---|
商代 | 形体单薄,同心圆弦纹,孔周有凸棱 | 殷墟出土的晚商玉璧 |
战国 | 用途广泛,工艺精致 | 玉螭凤云纹璧,谷纹玉璧 |
汉代 | 工艺巅峰,出廓玉璧 | 宜子孙玉璧,黄泥岗1号墓“宜子孙日益昌”玉璧 |
西周 | 凤纹、龙纹稀罕 | 陕西扶风黄堆M60出土的西周龙纹玉璧 |
玉璧的传承与创新
其实,玉璧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这件“小臣系”玉璧,出土于1990年的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中。其直径为9厘米,孔径8厘米,厚度7厘米,材质为青白玉。整体呈现出豆青色,部分区域因受沁而略带棕黄色,夹杂着少许白色斑点和黑色沁斑,并存在两处裂纹。
该璧为扁平圆形。我们再看下面图片,这是江西一个明代藩王墓葬出土组玉佩,珠子是明代本朝的,玉佩明显可见就是这种敲碎的汉代玉璧改制。从古代开始,古玉便被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辟邪圣物,历代帝王、文人雅士都视若珍宝,极有可能是江西的这位明代藩王无意中收藏到了几块汉墓出土的被敲碎了用作玉衣片的汉代玉璧残片,欣喜若狂。
战汉玉璧的典型造型
就战汉玉璧来说,大玉壁主要造型为出廓壁。典型的大型出廓玉壁有山东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宜子孙玉璧”,其出自东汉时期,通高20.5厘米,1982年在青州谭坊镇马家冢子出土。
宜子孙玉璧玉质温润,玉材罕见,璧肉内区饰蒲纹一周,并有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镂雕双龙纽。🐉 看着就让人心潮澎湃。
熊家冢墓地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大一个楚王陵墓。2005年年底开始发掘,目前仅发掘了部分殉葬墓、车马坑,就已经出土1000余件以玉器为主的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精美的玉璧、玉璜、玉龙、玉龙凤佩,令开眼界。
熊家冢墓地出土楚国镂空蟠虺纹玉璧赏析在熊家冢墓地殉葬墓、车马坑出土的战国早中期楚国玉佩中。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玉璧刚刚出土,也是一大看点。
玉璧的最大直径记录
此璧直径是目前出土玉璧最大的,又是碾琢双体龙纹最多的。堪称战汉“璧王”。6、兽面纹衔活环璧铺首(图6):图6此件就是大家广为熟知的南越王墓代表玉器之一的精美之作。通长182毫米,兽首长113毫米,宽138毫米,厚7毫米,璧直径89毫米,好径34毫米,璧厚4毫米青玉,淡黄色,白化严重,已经失去光泽。
看着这些出土的玉璧实物照片,💖 真的是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玉璧出土,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段悠久的历史。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孙伟宸-翡翠分析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